[实用新型]双密封润滑式自封盘根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2655.2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缝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缝钢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润滑 封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井采油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密封润滑式自封盘根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油田大多数采用有杆泵抽油机开采原油,在抽油井井口,广泛使用盘根盒来实现光杆的密封,抽油机井井口光杆密封盘根盒是密封井下管柱的重要部件。但在油井石油后期的开采中,针对出现的含水量高及含砂量大的状况,由于传统的盘根盒只采用上部单向密封的方式,并且盘根数量多,其润滑主要靠井液中的原油润滑,一旦出现油井含水量高、含气气量大或抽空时,盘根因得不到有效的润滑,致使盘根与光杆之间摩擦系数突然增大,并产生大量的热,短时间内就会造成盘根烧损,使盘根的密封快速失效,从而导致原油渗漏。由此也造成盘根更换频繁,甚至1~2天就要更换一次盘根,严重影响了抽采作业的效率。其次,传统的盘根盒没有设置压力补偿弹簧,为防止盘根松动,只能靠人工巡检,不仅每天必须上紧一次盘根盒,费力、费时,而且由于人工上紧的加压不同,容易造成盘根的过早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密封性能可靠,能够延长盘根使用寿命的双密封润滑式自封盘根盒。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盘根盒具有一个套装在光杆上并带有台阶通孔和环形凸台的盘根筒体,盘根筒体的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注油接头,在盘根筒体的台阶通孔内分别装有与光杆配合的上密封盘根和下密封盘根,两密封盘根之间装有压缩弹簧,上、下密封盘根的两端部位分别设有上、下盘根压套,在上密封盘根压套的顶部装有压力补偿弹簧,盘根筒体的顶部装有弹簧压帽。
所述上、下密封盘根均采用尼龙1010制件。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双密封润滑式自封盘根盒, 采用上下双密封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即使在抽空或含水量高时,也能有效地润滑上下盘根。这样既可以不损伤光杆,降低摩阻,也可以减少发热。同时,在盘根盒的上端增加一压力补偿弹簧,当盘根自然磨损后,补偿弹簧会自动加压,始终保持盘根稳定加压,防止因人工加压不同而造成盘根的过早磨损。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密封性能可靠,不易渗漏、能够延长更换盘根的周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盘根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减小了抽油机的负荷,降低采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封润滑式自封盘根盒,具有一个套装在光杆1上并带有台阶通孔和环形凸台的盘根筒体6,在盘根筒体6的台阶通孔内分别装有与光杆1配合的上密封盘根5和下密封盘根9,下密封盘根9的上端装有压缩弹簧7,用于下密封盘根9的的压紧。下密封盘根9的下端部位设有下盘根压套10,下盘根压套10通过螺纹与盘根筒体6连接,用于下密封盘根9的压紧,并使下密封盘根9与光杆1密封配合。上密封盘根5坐置在盘根筒体6内的环形凸台上,上密封盘根5的上端依次设有上密封盘根压套4和压力补偿弹簧3,补偿弹簧3的顶部设有与盘根筒体6连接的弹簧压帽2,可使上密封盘根5始终处于弹性压紧状态。盘根筒体6筒壁的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注油接头8,用于上、下密封盘根5、9的润滑注油。所述上、下密封盘根5、9均采用尼龙1010制件,尼龙1010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聚酰胺品种,具有优良的减摩、耐磨和自润滑性,吸湿性较其他尼龙品种小,适用湿度变化较大,在无润滑或少润滑的状况下,有较好的刚性、力学强度和介电稳定性。而且耐油性优良,在拥有适合硬度的前提下自身摩擦系数较低。
该盘根盒采用上下双密封,能有效防止井内油、水及其它杂质的泄漏,同时在中间形成一个密封腔,腔内加注黄油,能够有效地润滑上下盘根,减小其与光杆之间的摩擦,由此大大延长盘根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减少停机时间,并可大大减小抽油机的负荷,降低采油能耗。同时,在盘根盒的上端增加一压力补偿弹簧3,当密封盘根5、9自然磨损后,压力补偿弹簧3会自动加压,始终保持密封盘根5、9的稳定加压,防止因人工加压不同而造成密封盘根5、9的过早磨损。该盘根盒特别适合含气量大、润滑条件差的油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缝钢,未经吴缝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2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依据题型分析学习弱点的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提高电子墨水屏输入速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