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2192.X | 申请日: | 201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高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高贵 |
| 主分类号: | B65D17/34 | 分类号: | B65D1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开启 卫生 易拉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拉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易拉罐的应用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人们用它代替玻璃瓶和玻璃罐来装饮料或啤酒时,易拉罐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是灌装更加方便,通过模具压制,再由流水线机械灌装,非常快速和方便;其次是灌装后运输更安全、方便,便于携带;再次是包装费用更价廉。但是,对于大多数易拉罐来说,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开启的启子。这些启子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缺陷:首先是难以开启,大多数易拉罐的启子拉环都紧贴罐顶,徒手用指甲很难抠起来,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是难以操作,而且有些启子拉环被抠起来后又易拉断,让人非常尴尬。其次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打开方式为外拉式的易拉罐启子,其缺点为拉开后启子与罐体分离,这样会造成随意丢弃启子,不利于废品回收重利用;再次是卫生问题,易拉罐的外壳是直接暴露于环境中,易拉罐外壳经常粘染许多细菌、灰尘等类污染物,而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开启方式为压入式的易拉罐,其开启方式就是随着启子拉环的拉起,原先封于罐顶的启子会陷进罐体内,直接浸于罐体内液体中,这时启子上的污染物都被洗到饮料里,这是一个健康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易拉罐启子不容易开启,部分启子开启时容易污染罐体内液体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该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便于开启,启子不会污染罐体内的液体,清洁卫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包括易拉罐壳体和启子,所述启子是四角均圆滑的梯形形状,较短底边位于中央位置,较长底边位于边缘位置,启子较短底边处设置有圆形拉环,启子和易拉罐壳体结合处的较短底边、两腰均打压成易于拉起而又不失密封性的状态,较长底边不进行打压。
所述圆形拉环和启子之间通过铆钉固定,拉环表面与启子表面之间成便于开启的微小角度。
所述圆形拉环表面与启子表面之间成便于开启的微小角度为10-15度。
所述圆形拉环的表面范围不超出启子的表面范围。
由于该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包括易拉罐壳体和启子,启子是四角均圆滑的梯形形状,启子和易拉罐壳体结合处的较短底边、两腰均打压成易于拉起的状态,较长底边不进行打压,因此开启后启子内壁翻出来朝向外侧,启子中间形成一引流沟槽,这沟槽可以选择直接对着人的口饮用,也可以倒出来饮用,因此该易拉罐便于开启,启子不会污染罐体内的液体,清洁卫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的启子未开启时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的启子开启时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的启子开启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于开启的卫生易拉罐,包括易拉罐壳体1,易拉罐壳体1的顶盖位置连接有启子2,所述启子2是四角均圆滑的梯形形状,包括较短底边3、较长底边4、两腰5,较短底边3位于易拉罐壳体1顶盖的中央位置,较长底边4位于易拉罐壳体1顶盖的边缘位置,启子2较短底边3处设置有圆形拉环6,圆形拉环6和启子2之间通过铆钉固定,圆形拉环6表面与启子2表面之间成便于开启的微小角度,大约为10-15度,所述圆形拉环6的表面范围不超出启子2的表面范围。启子2和易拉罐壳体1顶盖结合处的较短底边3、两腰5均打压成易于拉起而又不失密封性的状态,较长底边4不进行打压,较长底边4位置能被折叠且不能被拉下来。开启易拉罐的启子2时,用手拉住圆形拉环6用力往上拉,开启的方向是从中央向边缘依次开启,直到开启至较长底边4时,这时开启停止,开启后,与饮料接触的启子2内壁翻出来朝向外侧,同时梯形两条腰5自边缘向内上侧轻微收拢,启子2中央形成一引流沟槽7。通过这引流沟槽7可以直接对着人的口饮用,也可以倒出来饮用。通过本装置来饮用易拉罐里的饮料不会有丝毫污染,解决了压入式易拉罐启子陷进罐体内污染罐体内液体的安全隐患。因此该易拉罐便于开启,启子不会污染罐体内的液体,清洁卫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高贵,未经林高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2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