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1705.5 | 申请日: | 201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禹瑄;张凤举;胡玮通;王启万;王刚;张慧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3/58 | 分类号: | H04B3/58 |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弱 模拟 信号 有线 远距离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弱模拟信号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1毫伏以下的微弱模拟信号一般不能用超过100米长距离导线传输。因为信号非常容易受到空间电磁辐射、共模信号的影响,导致传输失真。故此一般在近距离采用模拟数字转换器,把微弱模拟信号转换成为数字量,通过单片机读取转换结果,最后把转换的结果通过各种传输方式如RS232,RS485,CAN等传输到较远端。由于有单片机存在,该种方式必然存在如单片机功耗、单片机可靠性、程序可靠性等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的一种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不仅能提高传输可靠性,而且传输装置功耗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包括通过双绞线相连接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和第一传输电路,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和第二传输电路,第一传输电路通过双绞线与第二传输电路连接;所述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将1毫伏特以下的微弱模拟量转变成伏特级的高压模拟信号;所述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用于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频率信号;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用于将CMOS电平频率信号转换成差动电压频率信号;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用于将差动电压频率信号转换成CMOS电平频率信号;所述频率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频率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1毫伏以下的微弱模拟量经过微弱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几伏特的较高压,通过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转变成CMOS电平的频率信号,之后频率信号经过第一传输电路转变成差动电压的频率信号,经过一对双绞线,传输到第二传输电路上,第二传输电路把差动电压频率信号转变成CMOS电平的频率信号之后传导到频率电压转换电路上,频率信号转变成几伏特电压的较高压模拟量,由此实现了微弱模拟量无损失远距离有线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单片机,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采集微弱模拟信号,功耗低,电路简单,有线传输距离长,传输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发送端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接收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微弱模拟信号有线远距离传输装置包括通过双绞线相连接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和第一传输电路,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和第二传输电路,第一传输电路通过双绞线与第二传输电路连接。
如图2所示,发送端的电路构成是:由精密仪器仪表放大器IC2(型号AD623)、基准电压源IC3(型号TL431)、电阻R12(参数100Ω/0.25W)、电阻R13(参数1K/0.25W)、电阻R16(参数10Ω/0.25W)构成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由电压频率转换器IC1(型号LM331)、电阻R1(参数100K/0.25W)、电阻R2(参数10K/0.25W)、电阻R3(参数1K/0.25W)、电阻R4(参数100K/0.25W)、可调电位器R9(参数20K/0.25W)、电容C1(参数0.1uF/50V)、电容C2(参数1uF/50V)、电容C3(参数0.01uF/50V)构成的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由RS485通信接口IC4(型号MAX485)构成的第一传输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17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