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罐自动脱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1646.1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4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威;龚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湖市蓝天安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21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脱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罐上用的能够自动脱水的储罐自动脱水器,适用于石油、石化行业的储罐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和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水平的手工操作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油罐脱水就是一个尤为典型的例子。目前石化行业的油罐脱水均采用人工操作,对油水的分离无法严格控制,排水的含油量比较高,这不仅造成油品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尤其认为误操作时有发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操作过程中需要时不时地观察油水分离池当中油的液位,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切水时存在出现的硫化氢中毒的危险,而且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阀芯卡塞问题,影响工作进展,劳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利用浮力产生的机械力自动开启排水,且排水完成后能自动关闭,使油罐脱水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储罐自动脱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储罐自动脱水器包括筒体、浮球、连杆和排水阀,所述浮球设置在筒体内,所述连杆固定在筒体底部,连杆的一端与浮球的下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浮球的阀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进水管,下部设有出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过滤器。
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下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石化行业的油罐脱水采用人工操作,对油水的分离无法严格控制,排水的含油量比较高,造成油品的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克服了人为误操作带来的极大安全隐患。
储罐自动脱水器安装在油罐下部,利用浮力产生的机械力自动开启排水,且排水完成后能自动关闭,不需要人工干预,能源消耗少,避免了爆炸等问题,既保障了生产的安全运行,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适用范围广,安装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筒体,2-浮球,3-连杆,4-排水阀,5-进水管,6-出水口,7-排污口,8-过滤器,9-球阀,10-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储罐自动脱水器,包括筒体1、浮球2、连杆3和排水阀4,浮球2设置在筒体1内,连杆3固定在筒体1底部,连杆3的一端与浮球2的下端相连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浮球2的阀芯连接。
筒体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5,下部设有出水口6。进水管5的进水端连接有过滤器8。
使用时,如图2所示,利用不同油品介质与水的密度差的产生的力量,通过杠杆原理,依靠浮球2在油水介质中的浮力差,使浮球2上下运动,通过高灵敏度连杆3对获得的浮力差进行倍率放大,实现控制排水阀4的阀芯开启和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运行。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阀联动的无背压特殊设计,使阀芯的启闭更加灵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阀芯卡塞现象。彻底的解决了油罐人工脱水跑漏油现象,使油罐脱水完全自动化。
在脱水器筒体上部设有进水管5,进水管5通过球阀9连接油罐10,脱水器筒体的下部设有脱水口7,筒体内部浮球2通过连杆3与另一端的阀芯相连接。当浮球2受浮力的作用上升或下降时,通过连杆3带动阀芯开启或关闭脱水口。每次脱水结束,脱水器内始终保持一定高度的水位,形成自动水封,确保无油品外。在脱水器筒体的下部还设有排污口7排除出水口6的污物。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石油、石化行业的油品灌区油罐的自动截油排水。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湖市蓝天安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洪湖市蓝天安环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1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