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1112.9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陶骏;周崎;杨丹;徐浩;衣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4;B32B27/12;B32B27/02;B32B9/02;B60R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复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材料,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内饰复合板。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零件如顶棚、侧围护板等一般由各种复合板和表面装饰材料组成。目前常用的复合板主要有PU复合板、PP发泡板、轻质GMT板和PP麻纤板。
上述四种复合板中,PU复合板成本较高,难以回收;PP发泡板因含有发泡剂会增加汽车VOC含量,此外由于其成型收缩率较大,尺寸稳定性较差;轻质GMT材料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玻纤飞扬,不利于人体健康;PP麻纤板因价廉、环保,目前在汽车内饰板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如,中国专利201020527150.5的名称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材料,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件材料,包括PP麻纤板,PP麻纤板由背面衬层、麻纤与化纤针刺复合层、胶膜组成,所述PP麻纤板底面设有PVC复合表皮,PP麻纤板和PVC复合表皮是通过模压复合在一起的。这种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具有造价低廉、耐污染性强、易于清洗的优点,但是,此类PP麻纤板的强度较低。
PP麻纤板虽然可满足不同强度要求,但高刚度材料往往对应较高的面密度,不利于成型零件轻量化,为此开发低面密度、高刚度的增强PP麻纤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机械性能好、利于环保而且容易生产的汽车内饰复合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内饰复合板,它由PP薄膜层、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PP麻纤层及无纺布层复合而成,所述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和PP麻纤层设置在PP薄膜层和无纺布层之间。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夹在两层PP麻纤层之间。
优选方案之二,所述两层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夹在一层PP麻纤层两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PP麻纤层由天然麻纤维与丙纶纤维经混料辅网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由化学纤维编织网与热塑性树脂涂覆辊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集PP麻纤层和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为一体,PP麻纤层密度低、结构疏松,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片材结构致密,使制品在具有重量轻的同时,既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性,又有较强的力学性能,适用于汽车顶棚、侧围等内饰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含单增强层汽车内饰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含双增强层汽车内饰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中所示的汽车内饰复合板,它由PP薄膜层1、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PP麻纤层3及无纺布层4复合而成。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和PP麻纤层3设置在PP薄膜层1和无纺布层4之间。PP麻纤层3由天然麻纤维与丙纶纤维经混料辅网制成。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由化学纤维编织网与热塑性树脂涂覆辊压制成。
如图1所示,单增强层结构的汽车内饰复合板包括PP薄膜层1、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PP麻纤层3、无纺布层4组成,其中一层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夹在两层PP麻纤层3之间,通过热压复合。
如图2所示,双增强层结构的汽车内饰复合板包括PP薄膜层1、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PP麻纤层3、无纺布层4组成,其中两层纤维编织增强热塑性树脂片材层2夹在PP麻纤层3的两侧边上,通过热压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1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均匀加热汽车玻璃的预热预压系统
- 下一篇:异地可钢化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