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0236.5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4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宏希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胡杰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集热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能量转换设备,主要包括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和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两种,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具备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故障少等优点,已经逐步成为太阳能集热器的主流。集热管是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核心部件,其通过在二层铝带中间夹放铜管压制而成,其工艺是:铜管夹在两条铝带之间,经过轧辊复合为一体,然后进行高压吹胀,从而形成供导热介质流通的铜质流道,最后切割成所需长度。现有集热管存在以下缺陷:(1)流道的壁只有2层,且铝带和铜管经轧辊拉伸和高压吹胀后,厚度变薄,导致集热管的承压力较小,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易发生爆裂;(2)切割后的集热管的端面是平齐的,使用时,需在铜质流道的端部焊接连接管,以与集管连接,焊接接头在高温环境下的强度低,导致集热管的承压力进一步降低;(3)另外,铜管经过拉伸,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承压力高、防冻性能好的太阳能集热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两条铝带、铝管及铜管,所述铝管设于两条所述铝带之间,并与两条铝带经轧辊复合为一体,所述铜管穿设于所述铝管内,其外壁与铝管的内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铝管两侧的所述铝带上压有凸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两条铝带的外表面设有吸热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铜管的两端伸出所述铝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集热管,其流道的壁共有三层,且铜未经轧辊拉伸,因此集热管的承压力大,防冻性好,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集热管,其铜管未经过拉伸,因此铜管的厚度未降低,从而可以大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集热管,其铜管的两端伸出铝管,使用时,铜管直接与集管连接,焊接点较少,对集热管的承压力影响较小。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管具有承压力大、防冻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以满足建筑一体化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铝带与铝管复合时的示意图;
图4是铝管吹胀时的示意图;
图5、6是铝管与铜管复合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2-铝带;3-铝管;4-铜管;5、6-轧辊;7-复合铝带;8-上吹胀模具;8a-上管路型腔;9-下吹胀模具;9a-下管路型腔;10-上成型模具;10a-上管路型腔;11-下成型模具;11a-下管路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太阳能集热管由两条铝带1、2、一根铝管3及一根铜管4组成,铝管3设于两条铝带1、2之间,并与两条铝带1、2复合为一体,铜管4穿设于铝管3内,并与铝管3接触。在铝管3两侧的铝带上压有凸肋1a。在两条铝带1、2的外表面设有吸热涂层。铜管4的两端伸出铝管3。
实施例2
实施例1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其中一种生产方法如下:
(1)铝管3与铝带1、2复合
铝带复合是指通过塑性变形把铝带1、2、铝管3复合面的氧化膜挤碎,露出金属原子达到原子间引力的距离,伴随着原子间扩散使两条铝带1、2、铝管3连接成一体。复合前,对两条铝带1、2的复合面进行打磨处理。而且,为便于在吹胀时分开复合面插入吹胀嘴,在铝管3的内壁涂敷润滑油(优选为导热油润滑油)。
如图3所示,铝管3夹在两条铝带1、2之间,经两个轧辊5、6复合成一体,形成复合铝带7。同时,在铝管3两侧的铝带上压制有凸肋1a,以增大导热面积,从而增加吸热效果。
(2)电镀
将复合铝带7通过电镀槽,在其表面电镀吸热涂层,以进一步增强吸热效果。
(3)吹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宏希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宏希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0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