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类捕捞网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9355.9 | 申请日: | 201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泉;宣云峰;徐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71/00 | 分类号: | A01K7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 地址: | 215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捕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捕捞网。
背景技术
四大家鱼是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进行繁殖时,需要对亲本进行捕捞。四大家鱼中,鲢鱼和草鱼的跳跃能力较强,使用现有的捕捞鱼类亲本的拉网,经常有很多鱼会跳过拉网的上边缘而逃跑,不能做到一网打尽,有时甚至三网都捕不尽。四大家鱼亲本和商品鱼不同,拉网次数过多会严重消耗亲本的体能,影响亲本的繁殖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捕捞鱼类亲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关键在于捕捞网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鱼类亲本在捕捞的过程中从捕捞网上边缘跳过逃跑、提高捕鱼效率的鱼类捕捞网。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类捕捞网,它包括网体、设置在网体上边缘处的密度小于水的浮体以及设在网体下边缘处的密度大于水的沉坠体,网体上具有沿网体上边缘设置的反光体。
优选地,反光体沿着网体的上边缘连续设置。
更优地,反光体为亮银反光TC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鱼类捕捞网,在使用过程中,浮体带着网体的上边缘浮在水面上,设置在网体上边缘的反光体也浮于水面上,沉坠体带着网体的下边缘沉于水底,由于水的阻力作用,网体与水面呈45-60℃角,反光体通过反射自然光驱赶鱼群,防止鱼群在网前跳跃而越过网体上边缘逃走。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鱼类捕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网体;2、浮体;3、沉坠体;4、反光体;5、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从附图1鱼类捕捞网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类捕捞网,它包括网体1、设置在网体1上边缘处的密度小于水的浮体2以及设在网体1下边缘处的密度大于水的沉坠体3,网体1上具有沿网体1上边缘设置的反光体4。
浮体1可以为充气塑料球或泡沫,或者其他可带着网体1上边缘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坠体可以为金属块或者其他可带着网体1下边缘沉于水底的材料。
反光体4为亮银反光TC布,沿着网体1的上边缘连续设置。本实施例中,反光体4为一条形的整体,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其分成几段连续缝制。
网体1由若干网线5交错相织而成,网线5相互交织形成若干个菱形孔洞。网线5采用普通编织渔网的网线5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浮体2带着网体1的上边缘浮在水面上,设置在网体1上边缘的反光体4也浮于水面上,沉坠体3带着网体1的下边缘沉于水底,由于水的阻力作用,网体1与水面呈45-60℃角,反光体4通过反射自然光驱赶鱼群,从而防止鱼群在网前跳跃而越过网体1上边缘逃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9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模混合高密度外壳
- 下一篇: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