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9057.X | 申请日: | 201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定祥;包学海;冯遵委;张明阳;张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蔡晶晶;牛莉莉 |
| 地址: | 2100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柔性 系数 试验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轨道车辆柔性系数是当车辆静止停留在超高为h的线路上,根据标准需抬高至线路最大超高,其车轮2滚动平面(钢轨1顶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超高角度α,由于超高,车体4在悬挂弹簧3上倾斜并与垂直于轨面中心线形成一个角度β, β/α的比值为柔性系数。
目前柔性系数试验是通过单独铺设一段超高h的轨道,试验时,首先先在车间内将车辆充风至正常状态,将车辆调行至超高轨道上进行试验,车辆调行耗费较多时间,途中可能造成漏风,需要重新补风,使得试验需要反复调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针对不同的项目可能需要建设不同的轨道超高线路来满足试验,使得试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钢轨外侧的两对地坑,所述地坑中心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等于轴箱横向跨距的一半,成对地坑的两个地坑的中心间距等于转向架轴距,成对地坑的中心间距为车辆定距,所述地坑的坑底敷设水泥层,水泥层上设置铁板,所述铁板上放置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处于轴箱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地坑距轨面深度h1=h0-hmin+10mm,其中,h0为千斤顶初始高度,hmin为轴箱距钢轨轨面的最小值。
进一步的,所述铁板上铺设有调整垫板,千斤顶放置于调整垫板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地坑长700mm,宽350mm。
本实用新型基于车间车辆总装工位的供风设备、天车保护、平直轨道等条件,通过逐步操作千斤顶顶起车辆一侧轴箱,直至达到最大超高高度,记录车体侧倾角度,达到测量车辆柔性系数的目的;本装置可满足不同项目轨道超高的要求,而不需来回调行,缩短试验时间,节约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传统柔性系数检测示意图。
图2为本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的地坑分布俯视图。
图3为本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柔性系数试验工装,如图2、图3所示,其具有位于钢轨1外侧的两对地坑5(地坑长700mm,宽350mm),所述地坑5中心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h3等于轴箱横向跨距的一半,成对地坑的两个地坑的中心间距h4等于转向架轴距,成对地坑的中心间距h5为车辆定距,地坑5的坑底敷设水泥层6,水泥层6上设置铁板7,所述铁板7上放置调整垫板8,调整垫板8上放置千斤顶9,所述千斤顶9处于轴箱10的正下方。地坑距轨面深度h1=h0-hmin+10mm,其中,h0为千斤顶初始高度,hmin为轴箱距钢轨轨面的最小值。
地坑增加10mm深度以便千斤顶能顺利安装于轴箱下面;对于轴箱距轨面高大于hmin的车辆在试验时,可以用调整垫板数量配合来适应车辆抬高要求。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9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