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8581.5 | 申请日: | 201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春;赵艳华;袁永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首钢东星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吴杰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变频空调 控制系统 空调 ecu | ||
1.一种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制冷指示模块、供暖指示模块、A/D转换模块、微控制器、PWM及诊断模块、制冷请求模块和供暖请求模块,其中,
所述制冷指示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A/C开关输出的开关信号判断是否满足制冷指示条件,如果满足,则输出制冷指示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
所述供暖指示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供暖开关输出的开关信号判断是否满足供暖指示条件,如果满足,则输出供热指示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将调温装置输出的模拟设定温度信号转变成对应的数字设定温度信号并发送至微控制器;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当收到所述制冷指示信号后,判断温度传感器传回的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是否高于3℃并且低于所述数字温度设定信号对应的温度,如果是,则对所述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与所述数字温度设定信号对应的温度的差值进行PID调节,输出对应占空比的PWM控制信号至电动变频压缩机,同时,驱动所述制冷请求模块向所述VCU发送所述制冷请求信号;当收到所述供暖指示信号后,驱动所述供暖请求模块向所述VCU发送供热请求信号;而由所述VCU根据电动汽车当前的电量判断是否许可启动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或PTC加热器,如果所述电动汽车当前的电量不低于限定值,则对应输出许可信号至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或所述PTC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在输出所述PWM控制信号后接收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反馈的诊断脉冲信号,并根据所述诊断脉冲信号判断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是否存在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ECU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的频率为50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ECU为独立于所述控制面板的盒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频空调控制系统的空调ECU,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型号为PIC16F917TQFP的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所述制冷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14和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A/C开关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接于三极管Q1的基极及其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接+5V VDD,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4与所述单片机的第3管脚相连;
所述供暖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二极管D6、拨码开关K1和三极管Q3,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所述供暖开关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9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及其发射极之间,二极管D6的输入端通过拨码开关K1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6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接+5V VDD,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1与所述单片机的第9管脚相连;
所述A/D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7,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合接在一起作为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接+5V VDD,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20管脚相连;
所述PWM及诊断模块包括电阻R32、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55、电容C17、三极管Q4和三极管V4,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2与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1接于三极管Q4的发射极及其基极之间,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所述单片机的第40管脚相连;三极管V4的基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电动变频压缩机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1接地,电容C17和电阻R40并联于三极管V4的发射极及其基极之间,三极管V4的发射极接+5V VDD,三极管V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5与所述单片机的第15管脚相连;
所述制冷请求模块包括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电阻R5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7和三极管V6,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48与所述单片机的第3管脚相连,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49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0与三极管V6基极相连,电阻R51接于三极管V6的基极及其发射极之间,三极管V6的发射极接12V直流,二极管D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对应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及其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6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52和二极管D5接地,其中,二极管D5的输入端接地,三极管V6的集电极与所述VCU的一个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供暖请求模块包括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Q6和三极管V5,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42与所述单片机的第35管脚相连,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43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V5基极相连,电阻R45接于三极管V5的基极及其发射极之间,三极管V5的发射极接12V直流,二极管D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对应与三极管V5的集电极及其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5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46和二极管D3接地,其中,二极管D3的输入端接地,三极管V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7与所述VCU的另一个信号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首钢东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首钢东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5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雷达交通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水罐底部衬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