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8396.6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罗鸣;梁志斌;李晓辉;涂明;何剑锋;王胜;向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通力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0 | 分类号: | G01K1/00;G01K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变电 设备 发热 缺陷 智能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为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现有监测装置的供电一般是由电池提供,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电池的消耗,会使监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低下,减缓其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监测装置中的通信模块一般使用2.4G RFID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虽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但穿透力差,功耗高;而且由于这种通信单元体积庞大,所以在一些具有限制性的设备中(如开关柜内部)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稳定,穿透力强,功耗小且体积小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保护单元,该保护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接,该保护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可避免在电力设备中由于雷击、过电流或过电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大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单元为电容器或锂电池,将传统的电池供电的模式,改进为感应取电方式,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使得本装置小型化,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感应取电单元为非接触非穿心的互感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类似于电流互感器的部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护单元为冲击电流保护电路和冲击电压保护电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电力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为RFID通信单元和与RFID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RFID通信单元为915M RFID或433M RFID或315M RFID,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同时由于频率选择及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使本装置所采用的RFID的通信单元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穿透3层铁皮柜的有效距离;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为GSM通信单元和与GSM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GSM通信单元为MC35I或TC35I,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提高了信号穿透性能,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稳定,穿透力强,功耗小且体积小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保护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接,该保护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可避免在电力设备中由于雷击、过电流或过电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大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供电单元为电容器或锂电池,将传统的电池供电的模式,改进为感应取电方式,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使得本装置小型化,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所述感应取电单元为非接触非穿心的互感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类似于电流互感器的部件。所述保护单元为冲击电流保护电路和冲击电压保护电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电力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通力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通力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埋弧焊钢管密闭性检测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机用角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