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止水钢闸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7865.2 | 申请日: | 201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娜;黄振东;李登国;王之辉;杨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28 | 分类号: | E02B7/28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止水 闸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止水钢闸门。
背景技术
闸门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其按制造门叶的材料分为钢闸门、铸铁闸门、木闸门、钢筋混凝土闸门和组合材料闸门,其中以钢闸门和铸铁闸门使用最为广泛。
针对目前国内使用的铸铁闸门普遍反向止水力不足的缺陷,申请人在2003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78835.5)中阐述了一种双面止水铸铁闸门,包括门体、门框和压板,其中压板和门框组成楔形门槽,门体与门槽压板结合部位的背面两侧为斜面。由于将压板和门框组成的门槽设计为变截面结构且斜度相同,不但提高了双向止水能力,同时还因为关闭闸门时产生的自锁力,可有效降低启闭机对启门力的要求。
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铸铁本身的力学性能导致了其不耐冲击、本身的强度以及承压性均较差,最终导致其使用寿命较低,因此,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但具有双面止水功能,同时承压力大的闸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止水钢闸门,不但具有双面止水功能,同时承压力大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止水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门包括门体和用于固定门体的门框,所述门框内侧设有槽口相对设置的用于导向门体上下运动的门槽,所述门体两侧边嵌入门槽内且两者间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门体为钢板固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不但可双向止水,同时还由于钢材固有的耐冲击、韧性好、强度高、抗弯性能好、承压力大等力学特性,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承压力大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面止水钢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门包括门体10和用于固定门体10的门框20,所述门框20内侧设有槽口相对设置的用于导向门体10上下运动的门槽23,所述门体10两侧边嵌入门槽23内且两者间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门体10为钢板固接而成,如图1-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门槽23槽形以及与其配合的门体10上的嵌入部均为由上至下逐渐变窄的变截面构造,换句话说,所述门槽23槽形以及门体10上的与门槽23相配合部均为上大下小的楔形构造,这样,当关闭闸门时,门体10与门槽23间自然产生自锁力,可有效降低启闭机对启门力的要求,从而间接的提高了启闭机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成本。
为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止水效果,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所述门槽23槽形和与其配合的门体10上的嵌入部外形吻合。也就是说,所述门体10两侧边嵌入门槽23内且两者间构成紧密的滑动配合,从而避免了水流沿配合缝隙的可能渗漏,保证其止水效果。
进一步的,为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同时也保证其生产制作效率,所述门框20为铸铁件固接而成。
进一步的,为便于门框20的安装及制造,所述门框20包括底框21和压板22,所述底框21呈门框状,所述压板22外形呈沿其长度方向直角弯折的长条板状,所述压板22设置于底框21同侧框面且弯折部相对设置,两者配合处形成门槽23。
更进一步的,为在达到闸门关闭时门体10与门槽23间产生所需自锁力的同时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门体10和底框21两者配合部呈铅垂方向设置,所述门槽23的由压板22构成的一侧槽壁厚度为由上到下逐渐变厚,水深越深,水压越大,上述方案就可在提高门槽23底部抗压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此外,在实际加工制造时只需加工压板22一侧槽壁即可,也大大节省了其加工成本。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所述的门体10上的与压板22配合面与铅垂面间夹角为1.1度,从而在其角度达到关闭闸门时产生的所需自锁力的同时也便于加工,以降低其加工周期及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