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7342.8 | 申请日: | 201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明;彭杰;叶科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业锅炉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季新桃 |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角管式 热水锅炉 复合型 水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中的水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角管式热水锅炉中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热水锅炉,炉膛和对流受热面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自然循环方式,由于锅炉整体为自然循环方式,则尾部对流受热面内的介质温度低(接近回水温度),由于该处的烟气温度也较低,所以受热面壁温往往会低于烟气的露点温度,从而造成受热面管子的低温腐蚀。然而也有一部分热水锅炉采用了强制循环方式,但强制循环的锅炉循环效率一般要达到2~3左右,由于热水锅炉的循环水量很大,所以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就大大的增加,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以下简称复合型水循环装置),以解决一般热水锅炉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易造成受热面管子的低温腐蚀,而采用强制循环方式耗电量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它是在炉膛部分采用自然循环,而在尾部对流受热面采用强制循环相结合的复合型循环方式,亦即一种由锅筒、隔水板、隔水板上的回流通道、下降管、上升管和自然循环上集箱构成的自然循环部分及由下集箱、旗式受热面、强制循环上集箱和出水集箱构成的强制循环部分相结合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同时在锅筒内设置了留有回流通道的隔水板,使回水和经炉膛受热面加热后的高温水得到可靠的循环,使由锅筒、下降管、上升管和自然循环上集箱所形成的循环系统在运行时能形成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相结合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在停炉时也能由自然循环来保证水循环的安全可靠。
其余部分的相互安装联接关系及工作原理与热水锅炉中的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制作的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炉膛部分采用自然循环,在尾部对流受热面采用强制循环,且尾部的强制循环对流受热面部分采用了逆流布置,提高了换热效果,减少了受热面布置,使锅炉结构紧凑,缩小了锅炉的体积,节约了制造和安装成本;
2、由于进入对流受热面的水是从锅筒引出的经炉膛加热后的高温水,它可以提高尾部受热面的壁温,从而避免了低温腐蚀的发生;
3、强制循环部分采用了旗式受热面,大量的对流受热面管子自烟道中膜式水冷壁管子引出。因此旗式受热面的应用,不仅节约了钢材,改进了工艺,降低了成本,还有利于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附图说明
图1、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锅筒中隔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3、锅筒中隔水板结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角管式热水锅炉中复合型水循环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它是由包括锅筒2、隔水板14、隔水板上的回流通道15、前下降管3、后下降管9、上升管4、和自然循环上集箱13构成的自然循环部分及由下集箱6、旗式受热面8、强制循环上集箱11和出水集箱12构成的强制循环部分相结合的复合型水循环系统。同时在锅筒内设置了留有回流通道15的隔水板14,使由锅筒2、下降管3和下降管9、上升管4和自然循环上集箱13所形成的自然循环系统在运行时能形成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相结合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在停炉时也能由自然循环来保证水循环的安全可靠。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制作的复合型水循环装置:热网系统的回水经分离管通过进水集箱1进入锅筒2,锅筒内设置隔水板14(如图2、图3所示)使回水集中流入前下降管3和后下降管9,下降管接入除旗式受热面8之外的各组膜式水冷壁下集箱5,再通过各组膜式水冷壁上升管4和自然循环上集箱13回到锅筒内。经炉膛加热后回到锅筒的热水,再通过引出管7均匀引入带有旗式受热面的通道后壁水冷壁下集箱6,经多组旗式受热面8,加热后汇集到强制循环上集箱11,均匀引入出水集箱12后送入热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业锅炉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业锅炉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式聚光真空管封接口保护装置
- 下一篇:速热式热泵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