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7151.1 | 申请日: | 201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3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舒英钢;刘大华;王剑波;戴永阳;葛介龙;周超炯;傅峡;梁丁宏;余顺利;马湖刚;周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80;B01D53/78;B01D53/96;B01D53/38;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污染物 脱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污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污染物在同一环境中同时存在所形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能够引起复合污染现象的污染物称为复合污染物,如烟气中SO2、NOX、酸雾气溶胶、汞、NH3、PM2.5等,它们在大气中能相互或者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大气灰霾现象的主要根源。最近几年,我国的灰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经研究证实,大气复合污染是引起灰霾天气的内因。所以对复合污染物的严格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烟气处理技术,无法更加有效的脱除上述复合污染物,并且对某些复合污染物显得无能为力,如汞、PM2.5、气溶胶等,现有的WFGD几乎没有去除PM2.5的能力,对汞和气溶胶的去除也十分有限。而随着环保标准的越来越严格,PM2.5这种比PM10危害更大的颗粒物势必成为控制指标,美国环保署(EPA)早在1997就在原有PM10的标准上增加了PM2.5的排放标准,并且规定PM2.5的三年平均年浓度低于15μg/m3,三年中平均99%的24h浓度低于15μg/m3,我国现有的ESP+WFGD装置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环保标准。我国的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85%以上是钙法脱硫技术,而很少采用副产化肥的氨法脱硫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氨法脱硫工艺的氨逃逸和的气溶胶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另外,我国的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多采用SCR工艺,该工艺不仅存在氨逃逸,而且副反应使SO3的气溶胶大量增加,而这两个方面,现有技术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对烟气中汞等重金属的控制方面,现多采用烟道中喷射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不仅使用大量的活性炭,而且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也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装置对微尘、重金属颗粒除效率很低或没有效果,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包括脱除塔,脱除塔下部开有烟气进口,脱除塔上部开有烟气出口,烟气进口上部的脱除塔内设有至少一层喷淋器,所述喷淋器上方的脱除塔内还设有湿式电除尘器。
优选的,所述湿式电除尘器包括电晕线、收尘器、水膜清污装置、电控装置,所述电晕线和收尘器均竖直设置在脱除塔内,所述电晕线和收尘器均与电控装置相连,所述水膜清污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晕线和收尘器上方;便于收尘板更好的收集被电离的粉尘。
优选的,所述电控装置连接若干块收尘器,所述收尘器为长方体,所述相邻的收尘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电晕线;能达到较高除尘效果的湿式电除尘器结构
可选的,所述电控装置连接若干块收尘器,所述收尘器为空心柱形,所述每个收尘器内设有至少一根电晕线;另一种高效的湿式电除尘器结构。
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下方的脱除塔内还设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内设有浆液氧化装置,所述脱除塔的侧壁上设有与浆液池连通的浆液循环泵,所述浆液循环泵还与喷淋器相连;使喷淋浆液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脱除塔的下部还设有浆液排出泵;方便将脱除塔底部的沉积物等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仅省去了FGD装置中的除雾器,而且还能够使烟气中的SO2去除率≥96%,汞的脱除率≥75%,酸雾气溶胶去除率≥95%,PM2.5/PM10去除率≥95%,使用SCR工艺脱硝或氨法工艺脱硫,则氨逃逸可控制在5pp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中收尘器与电晕线的第一种设置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污染物脱除装置中收尘器与电晕线的第二种设置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动洗鞋刷
 - 下一篇:一种自动发热坐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