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稳定性电子三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7145.6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寿良 |
主分类号: | H01L23/29 | 分类号: | H01L23/29;H01L29/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性 电子 三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外延高稳定性电子三极管。
【背景技术】
在采用硅外延平面技术制造硅双极型晶体管的过程中,单纯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例如,双极型器件中击穿电压的蠕变,小电流下直流放大系数hFE的下降,在高温贮存和功率老化寿命试验中hFE不稳定等等。而造成直流放大系数hFE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器件氧化层内部或氧化层上存在着大量的可动电荷,它们在高温或偏压时产生移动从而引起直流放大系数hFE不稳定。为了使直流放大系数hFE稳定,就必须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氧化层内部或氧化层上的可动电荷,并使它们在高温和偏压的作用下不产生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电性能更稳定的硅外延高稳定性电子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高稳定性电子三极管,是将现有的硅外延平面三极管单纯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的结构,设计为里层为二氧化硅、中间层为磷硅玻璃、外层为二氧化硅的三层钝化膜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二氧化硅层内覆盖了一层磷硅玻璃,大大降低可动电荷的迁移率,同时具有了提取和阻挡可动电荷的能力,使直流放大系数hFE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稳定性电子三极管,其特征是,钝化膜的里层为二氧化硅1、中间层为磷硅玻璃2、外层为二氧化硅1的三层结构,其中三层:里层二氧化硅1、中间层磷硅玻璃2、外层二氧化硅1的厚度比为1300-1500埃∶2800-3000埃∶1400-1500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寿良,未经王寿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基岛预填塑封料先刻后镀引线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灵敏度紫外光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