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智节能回风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7060.8 | 申请日: | 2011-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0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文军 |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F24B1/195;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回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涉及一种回风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回风炉,炉芯进氧途径单一、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不充分,使得燃料不能充分燃料,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其次燃烧过程中的烟气仅经过简单的沉降后即从排烟管中排出,烟气中仍有大量的烟尘未能被充分沉降,污染了空气,同时随之烟气一同排出的热能也被白白浪费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和燃烧效率高的节能回风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回风炉,由面板、炉体、集灰箱和排烟管构成,面板位于炉体的顶端,集灰箱位于炉体的底端,炉体的外筒与内筒之间为烟气上升的烟气通道、内筒与炉芯体之间为烟气下降的烟气通道,炉芯体的顶端与烟气下降的烟气通道联通,烟气下降的烟气通道与烟气上升的烟气通道通过底端的重力沉降室联通,该重力沉降室位于集灰箱面板下方,烟气上升的烟气通道顶端通过通风孔与面板上的重力沉降室联通,该重力沉降室与排烟管联通,在集灰箱上有炉芯进风口。
所述的炉芯体为圆柱形位于炉体内壁的炉芯座上,炉芯体的炉芯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炉芯的外壁与炉芯体的内壁之间有保温填料,炉芯底端中央有炉芯风帽,炉芯风帽上有进风孔。
所述的炉芯壁上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与集灰箱上的炉芯壁进风口联通,通风通道通过其上的进风孔与炉芯内部联通。所述的面板中央有火圈,火圈可以 是至少一层以上。所述的集灰箱由集灰箱面板、集灰箱墙板和灰门构成,集灰箱面板和集灰箱墙板密封连接形成集灰箱腔体,灰门位于腔体内部、炉芯体正下方,炉芯进风口和炉芯壁进风口位于灰门上方。
所述的炉芯进风口处和炉芯壁进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风机。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回风炉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回风炉8,炉体10为外筒3、内筒4的两层结构,炉芯体为圆柱形,炉芯18则为出烟口直径小于进风口15直径的圆锥形,炉芯外壁21,11与炉芯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则采用保温填料5,6填充,保持炉芯内的燃烧温度,炉芯的下方为炉芯风帽11,从炉芯进风口9,13进入的空气被炉芯帽分散后通过炉芯风帽上的通风孔20均匀地供给炉芯内的燃料18,使得燃料能充分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提高燃烧率。炉芯壁上设置的通道15与炉芯壁进风口13联通,并通过炉芯壁上设置的与通道联通的通气孔20,即采用了多途径进氧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从另一个面送入炉芯内,使得炉芯内的燃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充分与氧气混合,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供氧死角,提高了燃料的燃烧率,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节约了燃料。为了保证有充分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在炉芯进风口处和炉芯壁进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风机14。在燃烧时,烟气的运行分别通过集灰箱面板7下的重力沉降室16和面板1下的重力沉降室10双重沉降,将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较好地沉降在收尘箱内,减少了排出烟气中的含尘量,实验验证,经上、下两个重力沉降室沉降后的烟气,含尘量大幅度降低,仅为现有技术40%左右,从而使排放达到环保,保护了环境。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一部分随烟气被排放,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烟气通道2, 17-1,17-2,21,12,使烟气的排放距离加长,烟气中的热能被炉体的内筒、外筒、集灰箱面板19、面板充分传导出来,供人们取暖,由于增加受热面积,使整个回风炉的面板和炉体暖而不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回风炉,节能、高效且环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回风炉与现有回风炉的性能比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文军,未经廖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7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片级柱状凸点封装结构
- 下一篇:圆形丝圈绒PVC地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