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6685.2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周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雷雷 |
主分类号: | A01C15/02 | 分类号: | A01C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肥器。
背景技术:
果树施肥要求有一定的深度,每年要求施肥1-2次。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每次施肥前,在果树蔸部附近挖3-4个以果树为中心对称、均匀分布的施肥坑,将肥料放入坑内后把土覆上。果树施肥坑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30-40cm。这样,每次施肥时挖坑的劳动强度大,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经专利文献检索,还没发现方便施肥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器。使用所述的施肥器施肥,将施肥器埋入土壤内后,不用挖坑就能将肥料放入要求的深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一种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筒状引导管。
所述的一种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圆筒状引导管的下端为喇叭型。
所述的一种施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有2-4个均匀、对称分布的引导支管。
所述的一种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引导管的上端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端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施肥器,根据不同品种果树施肥的具体要求,做成适当的长度。2个以上的施肥器对称、均匀地埋在果树树蔸附近,施肥器的上端部露出土壤表面。施肥时,可方便地将肥放入适当深度的位置,免除了每次施肥时挖施肥坑的劳苦,节省了劳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施肥的劳动效率。引导管的上端设置一个与之相配合的端盖,目的是为了防止泥土落入施肥器内,而堵塞施肥器内部空腔。施肥器下端设置引导支管或设置为喇叭型,目的是为了增加肥料跟土壤地接触面,便于肥料在土壤中扩散,有利于果树对肥料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主剖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主剖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主剖视图。
图中1-端盖 2-引导管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介绍的一种施肥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圆筒状引导管2。该引导管2的长度为35cm,内径为5cm。引导管2的上端部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端盖1。使用时,将2个以上的施肥器埋入果树树蔸附近的泥土内,并让施肥器的上端部露出地面1-2cm。注意保证要让施肥器的内部空腔不堆积泥土,这样,施肥时,肥料就能落入施肥器的底部,肥料在土壤中慢慢扩散而被果树树根吸收。施肥器以树蔸为中心大致均匀对称分布。平常将端盖盖住,施肥时将端盖揭开。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介绍的一种施肥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引导管2的上半部为圆筒状,下半部为喇叭状。该引导管2的总高度为30cm。圆筒部分的长度为25cm,内径为5cm。引导管2的上端部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端盖1。使用时,将2个以上的施肥器埋入果树树蔸附近的泥土内,并让施肥器的上端部露出地面1-2cm。注意保证要让施肥器的内部空腔不堆积泥土,这样,施肥时,肥料就能落入施肥器的底部,肥料在土壤中慢慢扩散而被果树树根吸收。施肥器以树蔸为中心大致均匀对称分布。平常将端盖盖住,施肥时将端盖揭开。
具体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介绍的一种施肥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引导管2的上半部为圆筒状,下半部为由两个分支管组成的分支状。该引导管2的总长度为40cm。直圆筒部分长度为25cm,内径为5cm。引导管2的下半部分支管内径为4cm。引导管2的上端部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端盖1。使用时,将2个以上的施肥器埋入果树树蔸附近的泥土内,并让施肥器的上端部露出地面1-2cm。注意保证要让施肥器的内部空腔不堆积泥土,这样,施肥时,肥料就能落入施肥器的底部,肥料在土壤中慢慢扩散而被果树树根吸收。施肥器以树蔸为中心大致均匀对称分布。平常将端盖盖住,使用时将端盖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雷雷,未经周雷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6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