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4870.8 | 申请日: | 201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6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蓝箭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武玉琴;艾持平 |
| 地址: | 5280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式 电子元件 共面性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共面性检测仪,特别涉及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贴片式电子元件以其重量轻、体积小、抗震性强、高频特性好、电性能稳定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子产品、尤其是高端电子产品的线路板(PCB板)上。由于共面性不良的贴片式电子元件焊接到PCB板上之后,焊接接头容易断开,致使PCB板失效,为了确保贴片式电子元件与PCB板之间的焊接牢固,生产产家在产品成型分离后的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测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共面性。
目前,生产厂家常用的检测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的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和一块置于平台之上的带有透光窗口的平板。检测时,检测人员先从装有待检测的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套管中取出贴片式电子元件置于平板上,然后将贴片式电子元件放在透光窗口上,进行透光检查。检测完毕后,检测人员用手逐一将合格的贴片式电子元件装入到套管中。
使用上述检测装置虽能较为准确地检测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共面性,但因检测完毕后,要由检测人员用手逐一地将合格的贴片式电子元件装入到套管中,故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检测仪,使检测人员无需用手逐一地将检测合格的贴片式电子元件装入套管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检测仪,包括工作台和置于所述工作台之上的检测台;
所述检测台为一长方体,其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条开口向上的凹形滑动槽,所述凹形滑动槽内设有可透光的窗口;
所述检测台的一端与一条向上弯曲、其内部有滑动槽、两端有开口的入料导轨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台顶部的凹形滑动槽与所述入料导轨内部的滑动槽平滑连接;所述入料导轨的另一端的开口与装载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套管开口相匹配;
所述检测台的另一端与一条向下弯曲、内部有滑动槽、两端有开口的出料导轨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台顶部的凹形滑动槽与所述出料导轨内部的滑动槽平滑连接;所述出料导轨的另一端开口与装载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套管开口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以便更好地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设置入料套管接口,所述入料套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入料导轨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入料套管接口的另一端与装载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套管开口相匹配;设置出料套管接口,所述出料套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导轨的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出料套管接口的另一端与装载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套管开口相匹配。
进一步地,将所述入料套管接口和所述出料套管接口设置为倒角接口。
进一步地,将所述入料导轨和出料导轨的横切面设置为侧卧的“凹”字形结构,所述“凹”字形结构的开口指向检测者工作的位置。
进一步地,将所述入料导轨的顶面和底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为圆面,其顶面为内圆面,其底面为外圆面,所述内圆面、外圆面与纵切面的交线为两条平行的弧线,所述每一条弧线的两个端点的切线交角为140°-160°,所述入料导轨内圆面的半径为120-150mm;
所述出料导轨的顶面和底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为圆面,其顶面为外圆面,其底面为内圆面,所述内圆面、外圆面与纵切面的交线为两条平行的弧线,所述每一条弧线的两个端点的切线交角为140°-160°,所述出料导轨外圆面的半径为12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导轨、入料套管接口、出料导轨和出料套管接口使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检测台的一端附近设置转动轴,所述入料导轨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检测台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检测台上设置盖板,所述盖板通过绞链与所述检测台连接,所述绞链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设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长度和深度与所述检测台的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高了贴片式电子元件共面性的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提高检测效率,是因为入料入料导轨的设置使得待检测的贴片式电子元件能够便捷地从套管中滑到检测台上,而出料导轨的设置,则使得检测完毕后合格的贴片式电子元件能够便捷地从检测台上滑回到套管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C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蓝箭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蓝箭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