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4666.6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竹林;张桂荣;吴娜;戴汝泉;周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踏板 感觉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控制动装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相比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电控制动系统具有更多优点,如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便于布置等诸多优点,可满足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需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电控制动系统取消了制动踏板与制动轮缸的直接连接,必须采用特定装置来模拟制动踏板反馈力,保证驾驶员获得制动反馈信息和制动踏板反馈力。
目前关于电控系统踏板力模拟装置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采用弹性元件来模拟踏板感觉的反馈力;另一类是利用电控单元控制作动器来模拟踏板感觉的反馈力。
现有的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多是采用液压或气压装置来进行反馈力模拟,结构复杂、成本高。
电流变液体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材料,没有外加电场时,其流动特性符合牛顿流体的特性,加上外电场后,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液体的粘性流动阻力增大,屈服应力和抗剪切应力增强,利用这一特性做成的磁流变离合器,可以用来更加方便地模拟制动踏板反馈力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子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存在的不足,利用电流变液体的粘性流动阻力与电场相关的特性,提供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模拟效果逼真、低能耗、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由支架、卷簧组件、角度传感器、踏板、磁流变离合器、力矩传感器、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支架固定安装在车壳上,轴通过耐磨套安装在支架的左右两个伸出臂上,踏板布置在支架的左右两个伸出臂之间,踏板与轴通过键连接,卷簧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右侧伸出臂上,卷簧组件的转子与轴通过键连接,角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卷簧组件的外壳上,角度传感器的转子与轴通过键连接,磁流变离合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左侧伸出臂上,磁流变离合器的转子与轴进行键连接,力矩传感器的固定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力矩传感器的转动端与轴键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车壳上,角度传感器、磁流变离合器、力矩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上述的磁流变离合器为采用智能材料磁流变液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低能耗、模拟效果好等优点,本装置可以很方便的在不同车型上进行移植,只需改变控制程序即可改变反馈踏板力的大小模拟,消除了传统制动踏板的“打脚”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卷簧组件,3-角度传感器,4-踏板,5-磁流变离合器,6-力矩传感器,7-轴,8-加速度传感器,9-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电控制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由支架1、卷簧组件2、角度传感器3、踏板4、磁流变离合器5、力矩传感器6、轴7、加速度传感器8和控制单元9组成,支架1固定安装在车壳上,轴7通过耐磨套安装在支架1的左右两个伸出臂上,踏板4布置在支架1的左右两个伸出臂之间,踏板4与轴7通过键连接,卷簧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1的右侧伸出臂上,卷簧组件2的转子与轴7通过键连接,角度传感器3固定安装在卷簧组件2的外壳上,角度传感器3的转子与轴7通过键连接,磁流变离合器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1的左侧伸出臂上,磁流变离合器5的转子与轴7进行键连接,力矩传感器6的固定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力矩传感器6的转动端与轴7键连接,加速度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车壳上,角度传感器3、磁流变离合器5、力矩传感器6和加速度传感器8均与控制单元9电连接。
上述的磁流变离合器5为采用智能材料磁流变液离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浮轨重力式减速器附加制动力的机构
- 下一篇:汽车安全带芯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