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筒陶粒混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4496.1 | 申请日: | 201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德赛尔陶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3/18;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 地址: | 45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筒 陶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粒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筒陶粒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陶瓷生产技术领域中,根据产品需求,通常需要将多种不同粒度的物料均匀混合在一起。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混料方式主要有:人工掺合,即将不同物料集合—起后依赖铁锹等工具不断翻动,使物料达到混合的目的。该方式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且难以实现不同物料的均匀混合。另一种是采用双筒陶粒混料装置,然而现有双筒陶粒混料装置设计不合理,往往造成拥堵,混料不均匀,影响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目前现有状况的不足,提出一种双筒陶粒混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筒陶粒混料装置,包括支架和混料筒,其特征是:两侧混料筒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料管,两出料管的管口分别深入混料斗中,该混料斗包括外壳和下部漏斗,外壳内侧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粗混机构和细混机构。
所述粗混机构是在混料斗的外壳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斜板,两左、右两个斜板之间间隔形成下料缝。
所述细混机构包括多个并列固定在一起的小混料斗,各小混料斗均包括四周侧壁和位于该四周侧壁内侧的对称斜板,每对对称斜板之间间隔形成下料缝,各下料缝均与下部漏斗连通。
所述粗混机构的左、右两个斜板分别设置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以便调整混合速度。
每个混料筒的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出量控制阀,以便调整不同粒度的陶粒的下料速度。
每个混料筒下方为锥形并设置有排杂口。
两混料筒之间固定有连通的操作平台及人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双混料筒向一个混料斗内输出不同粒度的陶粒进行混合,混料斗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两侧输入的陶粒可以出现纵向和横向的交叉混合,混合程度更充分,效果非常好,而且利用双混料筒可以进行大规模混合生产或储存,混合时无需外动力,使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混料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细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支架,2为混料筒,3a和3b分别为左、右出料管,4为混料斗,5为漏斗,6为混料的出料管,7为操作平台围栏,8a和8b分别为左、右输出量控制阀;41为混料斗外壳,42为斜板,43为细混机构,44为细混机构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双筒陶粒混料装置,包括左、右两个混料筒2,每个混料筒2的下端固定有支架1,两混料筒2之间设置有操作平台,并设置有人梯。两侧混料筒2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料管3a和3b,两个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出量控制阀8a和8b,以便调整不同粒度的陶粒的下料速度。两出料管的管口分别深入混料斗4中,该混料斗4包括外壳41和下部漏斗5,下料斗5的下方中心设置有混料的出料管6。混料斗的外壳内侧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粗混机构和细混机构43。每个混料筒下方为锥形并设置有排杂口。
该粗混机构是在混料斗的外壳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斜板42,两左、右两个斜板42之间间隔形成下料缝。
该细混机构43包括多个并列固定在一起的小混料斗,各小混料斗均包括四周侧壁和位于该四周侧壁内侧的对称斜板44,每对对称斜板之间间隔形成下料缝,各下料缝均与下部漏斗连通。
实施例二: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所述粗混机构的左、右两个斜板分别设置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以便调整混合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德赛尔陶粒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德赛尔陶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