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双面席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4336.7 | 申请日: | 201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4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沈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9/00 | 分类号: | A47G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 地址: | 2014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双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凉席,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席面的两用双面席。
背景技术
凉席是一种夏季为凉爽而铺垫的席子,现有常见的凉席主要有草席、竹凉席和纤维与亚麻交织的凉席。竹凉席由竹片通过牛筋线串起来制成,对背部有较好的按摩作用,并且竹子其自身具有天然、绿色、抗菌的功能,竹凉席的凉爽度高,适合盛夏的时候用。
麻纤维软席柔软似床单,舒适性远强于竹凉席和草席,能洗涤、易保存,没有竹凉席、玉石席的硬、硌、刺骨凉,却具有绝佳的卫生性、透气性,独有的远红外促进人体微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适合在初夏的时候用。
但是,现有的凉席都无法兼具竹凉席(藤席、草席)和麻纤维软席的特点。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两用双面席,已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双面席,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兼具竹凉席(藤席、草席)和麻纤维软席的特点,并且适合老、中、幼各类人群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用双面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席子本体,所述席子本体由第一席面和第二席面互相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席面和第二席面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席面为竹席、藤席或草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席面为麻席,诸如亚麻凉席、苎麻凉席、麻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造的软席、麻纤维与其他纤维交织的软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席面和第二席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包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席面和第二席面之间通过拉链、卡扣或自粘胶方式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面席,与现在的产品相比,将第一席面和第二席面互相组合,兼具竹凉席(藤席、草席)和麻纤维软席的特点,太热的时候用第一席面,凉一点的时候用第二席面,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且适合老、中、幼各类人群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面席的第一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面席的第二席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面席,它包括一席子本体100,所述席子本体100由第一席面110和第二席面120互相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席面110和第二席面12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席面110和第二席面120之间通过拉链、卡扣或自粘胶方式互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席面110为竹席、藤席或草席;所述第二席面120为麻席,诸如亚麻凉席、苎麻凉席、麻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造的软席、麻纤维与其他纤维交织的软席。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席面110的边缘处设置有包边111,第二席面120的边缘处设置有包边121。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席面110的包边111的底部设置有拉链112,第二席面120的包边121的顶部设置有拉链122,第一席面110和第二席面120之间通过拉链112和拉链122互相配合连接,这样得到的双面席更牢固,席子更不容易断,而且两面都可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面席,太热的时候用第一席面110,凉一点的时候用第二席面120,兼具竹凉席(藤席、草席)和麻纤维软席的特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