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4216.7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刘卫华;樊家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鑫田农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F24H9/18;F24H9/20;C10J3/60;C10J3/20;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9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直燃式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属热水设备技术领域。该炉具以生物质成型燃料、玉米芯、树枝、木屑及棉杆等为原料,适用于浴室、温室加热及取暖等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热水设备主要是以燃煤炉为主,燃煤炉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燃煤价格的逐步提高,燃煤热水炉生产成本也大幅度增加,因而,直接影响到浴室、温室及取暖的生产效益。另外,因燃煤会对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容易产生硫化物,加快了大气的恶化进程。因此,现急需开发一种清洁、节能、环保型的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生物质成型燃料、玉米芯、树枝、木屑及棉杆等为原料,在燃料产气室内缺氧状态下燃烧,经过干馏、热解、气化、还原等反应后产生可燃气体,在炉内燃烧室直接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炉腔内的水,被加热的水通过管道送入浴室或温室,可以直接使用热水或升温。
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由清灰进风口、炉箅、加料口、进风口、热水出口、热水腔、热风管、安全阀、排烟接口、排烟管、排烟风机、炉内体、水位控制器、炉外体组成,其特征是:圆筒形炉外体的下部连接清灰进风口、炉箅、加料口、进风口和水位控制器,炉外体的上部连接安全阀和热水出口。炉内体的上部连接热风管、排烟接口、排烟管、排烟风机,炉内体与炉外体之间是热水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热水炉的内部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炉具,炉具的外部套装了一个圆型炉外体,在炉外体与炉内体之间装满了水,当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可直接加热热水腔内的水,使水温升高。由于炉内的水和热风是隔绝的,所以加热后的水是清洁的。另外,炉内的燃料经过二次高温燃烧,不但燃料充分得以燃烧,而且产生的可燃气体和烟尘也得到充分燃烧。所以该炉具产生的残留少、烟尘少、热效率高,节能环保、无污染、经济性好,从而提高了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的使用效果。
本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采用了二次直接燃烧结构,生物质原料首先在燃料室内进行长期的缺氧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上升到燃烧室时,进行充分供氧燃烧,使烟尘中的可燃气体CO、H2、CH4气态碳在高温下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热效率,可达85%左右,节省了燃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为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灰进风口;2、炉箅;3、加料口;4、进风口;5、热水出口;6、热水腔;7、热风管;8、安全阀;9、排烟接口;10、排烟管;11、排烟风机;12、炉内体;13、水位控制器;14、炉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该生物质气化直燃式热水炉包括清灰进风口1、炉箅2、加料口3、进风口4、热水出口5、热水腔6、热风管7、安全阀8、;排烟接口9、排烟管10、排烟风机11、炉内体12、水位控制器13、炉外体14。该炉具在炉外体14和炉内体12之间设有加料口3,燃料经加料口3落入炉箅2的上面,燃料经点燃,在缺氧燃烧状态下,产生可燃气体,在炉外体14内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热水腔6的水,通过热水出口5送入浴室或温室;当热水达到额定温度时,安全阀8自动打开;另外,在排烟风机11的作用下,进风口4进风,燃烧后的烟尘经过热风管7、排烟接口9和排烟管10送入室外;燃烧后的料灰经过炉箅2落入清灰口1;当该炉内水位达到上限时,水位控制器13断开,停止进水,当水位达到最低限时,水位控制器13接通,开始进水,实现自动供水作业。
生物质气化直燃热水炉的作业方法:将生物质原料通过加料口放入燃料产气室内点燃,生物质燃料在缺氧状态下第一次燃烧,燃烧的热量同时加热炉体的下部水,并通过干馏、热解、气化、还原等反应后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燃烧室内进行第二次直接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炉内中、上部水腔的水,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入浴室或温室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鑫田农机研究所,未经徐州鑫田农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4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H型多柱与多柱拼接节点
- 下一篇: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