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合式开关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2342.9 | 申请日: | 201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于世新;贾伟;王帮田;黄晔矿;孙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20;H02B1/5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式 开关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领域的成套开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开关柜。
背景技术
在开关柜的现场安装过程中,因为受到空间、起吊设备等条件限制,开关柜的现场转运主要还是靠人工肩扛手抬,在并柜过程中大量使用撬杠等简陋工具来移动开关柜,这样的操作容易破坏开关柜本体结构,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在进行开关柜调试连接过程中,出线电缆需要工人进入开关柜内的狭窄空间进行安装,不方便现场施工,并且一旦开关柜发生故障,需要将所有的连接电缆拆除,进行更换时故障开关柜退出困难。公告号为CN20171754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开关柜,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常用开关柜后门设置的后封板,其将开关柜电缆室和母线室分体设置,并分别对应地单独配设电缆室门和母线室门,在进行电缆室设备检修时只开电缆室门,消除碰及母线室带电母线的隐患,在急需打开柜门时,能在较短时间内打开柜门。但该实用新型专利无法真正快速便捷地进行开关柜现场安装调试,也无法实现对故障开关柜快速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开关柜,无需人工进入开关柜内进行电缆连接,能够方便地进行开关柜现场安装调试,并且能够对故障开关柜进行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组合式开关柜,包括开关柜本体,还包括设置有触头座的基础板,触头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出线电缆的触头排,开关柜本体上设置有与触头排相配合的触头排插孔,触头排插入触头排插孔后与开关柜本体内部电路连接。
所述基础板两侧设置有导轨,开关柜本体下方两侧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滑轮。
所述触头座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孔。
所述触头排插孔上设置有绝缘衬套。
所述开关柜本体上设置有锁扣。
本实用新型使用设置有触头排的基础板和设置有触头排插孔的开关柜本体,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电缆连接触头排,然后利用触头排和触头排插孔实现基础板与开关柜本体的连接,无需人工进入开关柜内进行电缆连接,并且在开关柜发生故障后只需更换开关柜本体,提高了更换速度,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基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能够完成常规输配电功能的开关柜本体6和设置有触头座4的基础板1,触头座4上设置有触头排3和电缆连接孔。基础板1可以与土建工程一起施工,或使用螺栓固定在所需的安装位置。安装时将出线电缆5穿过电缆连接孔连接触头排3,然后用螺栓固定出线电缆5,保证出线电缆5在工作工程中不出现脱落松动,此时基础板1安装完成。也可不设置电缆连接孔,而是直接将出线电缆5连接触头排3的接线端子。开关柜本体6上设置有与触头排3相配合的触头排插孔7,触头排3插入触头排插孔7后与开关柜本体内部线路电连接,触头排插孔上设置绝缘衬套。基础板1两侧设置有导轨2,开关柜本体6下方两侧设置有与导轨2配合的滑轮8。安装开关柜本体6时,利用导轨2和滑轮8,将开关柜本体6置于基础板1上方并滑动至工作位置,此时触头排3插入触头排插孔7,绝缘衬套对触头排3裸露在开关柜本体6外的部分进行绝缘保护,防止开关柜本体6带电引起安全事故,最后使用开关柜本体6上设置的锁扣将开关柜本体6和基础板1位置固定,保证开关柜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现移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设置有触头排3的基础板1和设置有触头排插孔7的开关柜本体6,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出线电缆5连接基础板1上的触头排3,然后利用触头排3和触头排插孔7实现基础板1与开关柜本体6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出线电缆5直接连接基础板1上设置的触头排3,并且提前设置好开关柜本体6内的电路连接,因此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无需人工进入开关柜内进行一次及二次电缆连接,并且在开关柜发生故障后只需更换开关柜本体6,提高了更换速度,结构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23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