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调节式溢酸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2204.0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方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式溢酸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调节式溢酸壶。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加酸充电或者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进行电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使酸液外溢到溢溢酸壶内,待产生的气体压强超过溢溢酸壶内部酸液液压时,大量的气体不断冒出,直至电池内部压强与溢溢酸壶内的酸液液压形成平衡,溢溢酸壶内大量酸液始终不能流入到电池内部,导致电池内部长时间缺失酸液,内部的活性物质不完全反应。长时间缺失酸液不但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会使电池单格内部温度升高,内阻增大,影响充电接受能力等不良问题。如果这样的产品流到用户手里,由于内部酸液缺失很容易导致电池热失控,电池充鼓损坏。因此,发明一种可以打破电池内部压力平衡的装置势在必行。
公开号为:CN201352579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补液装置,包括溢酸壶、设于溢酸壶内的导管,所述导管设于壶体下部,与壶体为一体结构。在所述溢酸壶下部同时设有补液孔,能够保证蓄电池每个单格处于富液状态。从该专利申请文件可以看出,就是在溢酸壶底部同时设置两个大小不一的通孔,其中大通孔为一根长15mm的管子,且高于溢酸壶底部8mm;当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时,大量的酸液会同时从这两个孔溢到溢酸壶里,会漫过导管,内部继续产生的气体会受到很大液压的阻力排出,虽然导管孔较大,但底部导管孔和补液孔同在一个平面,此时导管内和溢酸壶内都注满了酸液,导管内气体排出的阻力反而会变大,气体有可能从补液孔排出,也可能同时从两个孔排出,酸液很难回到电池内部;又因管子太短,两孔间液体产生的压差很小,很难打破电池内部平衡,即使打破平衡,也需要很长时间,不能及时使酸液回到电池内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调节式溢酸壶,该装置能够保证蓄电池加酸充电或者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自行及时回补电池内部酸液,有效保证了电池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调节式溢酸壶,包括溢酸壶、溢酸壶下部的壶嘴,还包括设于溢酸壶内的排气管,所述壶嘴下端连接一溢酸管,壶嘴内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排气管下端连通,第二通孔与溢酸管上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孔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的下端连通一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下端一侧设有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壶嘴外周设有与电池加酸孔匹配的连接螺纹,或壶嘴下端边设有与电池加酸孔匹配的卡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壶嘴外周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壶嘴外周设有一圈凹槽,密封圈的内周边部塞于凹槽内,位于密封圈上方的壶嘴外径大于密封圈下方的壶嘴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的长度大于溢酸壶深度的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酸管的长度小于等于电池中盖下表面至汇流排上表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蓄电池加酸充电或者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进行电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由于内部压力产生的动能使酸液经过溢酸管外溢到溢酸壶内,此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会浮在并滞留在第一通孔下端的连通孔缺口处,当内部压力不能使酸液面上升时,内部的压力会在连通孔下端缺口处被打破,即大量气体夹带着气泡会从连通孔缺口处排出,使内部压力瞬间降至最低,溢酸壶里的酸液受重力作用及时回流到电池内部,如此的周而复始,实现了快速循环给电池内部补液。
从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蓄电池加酸充电或者电池内化成充电过程中,自行、及时回补电池内部酸液,有效保证了电池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连接于蓄电池中盖加酸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调节式溢酸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溢酸壶1 、溢酸壶1下部的壶嘴3,还包括设于溢酸壶1内的排气管2,所述壶嘴3下端连接一溢酸管5,壶嘴3内设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与第二通孔7孔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6与排气管2下端连通,第二通孔7与溢酸管5上端连通。
第一通孔6的下端连通一孔径大于第一通孔6的连通孔8,所述连通孔8下端一侧设有缺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2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电瓶充电连接线
- 下一篇:一种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