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优化的阶梯渐变线宽带腔体功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11654.8 | 申请日: | 201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齐磊;张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佰特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优化 阶梯 渐变 宽带 腔体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优化的阶梯渐变线宽带腔体功分器。
背景技术:
目前,腔体功分器的零部件采用机械加工的工艺进行加工,由于腔体内部使用的功分棒较长,因此功分棒需要采用圆形金属材料进行分段加工,加工成两段;在对腔体进行加工时,需要将腔体10与后套14使用压力机压接成一整体,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加工;在对腔体功分器进行装配时,采用纯手工进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如图4、5所示,具体是预先将绝缘子9使用压力机压接到外壳7中,将输出功分棒11与输入功分棒13使用螺纹进行旋接,使用紧固工装进行紧固,将输入插孔12旋入到输入功分棒13中使用紧固工装进行紧固,然后将组合而成的功分棒装入到腔体10中,将输出插孔8旋接到输出功分棒11的的螺纹孔中,使用紧固工装进行紧固;最后将半成品外壳7安装到腔体10的螺纹孔中,使用扳手进行紧固,生产出传统旋接式的腔体功分器。这种方式存在有四大弊端:一是产品成本高,完全的机加工功分器腔体,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长,对原材料消耗多,在市场上竞争优势小;二是此种腔体功分器装配生产效率低,众多零件配接带来一定的装配难度,且一旦装配完成后,再拆卸非常困难;三是此种腔体功分器电性能指标差,由众多的零件组合而成的腔体功分器结构,由于机械加工误差、随机误差、装配误差等各方面的误差,必然造成产品机械参数的累积误差增大,从而导致产品电气性能不良;四是该种腔体功分器机械性能指标差,由于该腔体功分器腔体采用分段式压接而成,功分棒分段螺纹旋接而成,由众多零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组合而成的腔体功分器结构,结构件易产生机械疲劳失效,从而导致腔体功分器的机械性能指标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阶梯渐变线宽带腔体功分器,是一种具有装配、拆卸简单、结构简洁、性能可靠、并且具有优越且稳定电气性能的功分器,其具有更低的加工成本与生产成本,适合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优化的阶梯渐变线宽带腔体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包括分配腔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分配腔内腔的阶梯渐变线轴,在所述阶梯渐变线轴的功率输入端的端部压接有输入内导体;所述阶梯渐变线轴的输出端旋接有输出内导体,接头外导体与所述输出内导体之间以绝缘介质隔离;所述接头外导体与分配腔通过同轴设置的螺纹孔旋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接头外导体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六角螺母状的紧固法兰。
所述阶梯渐变线轴采用高温压铸一次成型,其功率输入端的端部与所述输入内导体尾部压接形成一整体结构。
所述分配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一次压铸成型。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宽带阶梯渐变线腔体功分器,阶梯渐变线轴通过高温压铸制成,与输入内导体压接成为整体结构,无需传统结构的繁琐的机械加工与功分棒、内导体之间复杂的旋接装配;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保证宽带阶梯轴同轴功分器的电气性能优越性与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宽带阶梯渐变线腔体功分器,分配腔为一整体结构,且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一次性压铸成型,简化了传统功分器腔体复杂的加工过程,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的材料成本与生产成本,且一体加工保证了零件的同轴度,降低了接触电阻,减少了因同轴度的偏差以及较大的接触电阻对电压驻波与分配损耗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宽带阶梯渐变线腔体功分器,在接头外导体的外端面设置有六角螺母状的紧固法兰,使得机动自动化紧固工艺得以实现,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宽带阶梯渐变线腔体功分器;其接头外导体与绝缘介质事先采用注塑工艺直接将其加工成一整体,同时绝缘介质的材质由PTFE变更为ABS,节约成本,实现产品电气性能的优越性与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头外导体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现有功分器外壳的主视图;图5为现有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接头外导体,101紧固法兰,2内导体,3绝缘介质,4分配腔,5阶梯渐变线轴,51功率输入端,6输入内导体,7外壳,8输出插孔,9绝缘子,10腔体,11输出功分棒,12输入插孔,13输入功分棒,14后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佰特微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佰特微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1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