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虾仁清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7963.8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殷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市鸿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国钊;许英伟 |
地址: | 52403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虾仁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虾仁清洗机,其是一种针对去壳后的鲜虾仁极易受污染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虾仁专用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虾仁是选用活虾为原料,用清水洗净虾体,去掉虾头、虾尾和虾壳,剥壳后的纯虾肉即为虾仁。虾仁因为清淡爽口,肉质鲜嫩,易于消化,老幼皆宜,而深受人们欢迎。而且虾仁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其中镁对心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目前,我国加工企业对虾仁进行加工时,通常所使用的办法是利用人工将虾的头部或虾壳、内脏等去除掉,但是,虾在被加工过程中,加工后的虾仁会带有残爪、残壳、肠肚粪便,如不及时将这些污物冲洗掉,在空气及温度的作用下,这些污物就会迅速发生变臭腐烂,导致虾仁本身发生污染,使产品质量下降,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虾仁清洗机,其可将去壳后的鲜虾仁上的残壳、残爪、及其肠肚内脏、粪便等污物清洗掉,既使虾仁肉清洁干净,又不受污染,保持虾仁肉原有鲜味,而且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虾仁清洗机,包括机架、提升输送机构、清洗机构以及检验输送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漂洗池,该漂洗池内设有喷水管,所述漂洗池设有溢水口,所述检验输送机构对应溢水口设置,对应该溢水口还设有滚笼机构。
其中,所述提升输送机构包括提升输送架,该提升输送架设有提升输送带,还包括调节提升输送带张紧度的调节螺丝。
进一步,所述提升输送机构输入端设有预洗池。
进一步,还包括循环水池,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池、净化池、回水池,所述过滤池设于滚笼机构下方,所述回水池和所述预洗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还设有用于和所述漂洗池连通的水泵和上水管,所述过滤池、净化池和回水池设有过滤网。
其中,所述喷水管和所述上水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过滤池侧面设有溢水口和溢水池,所述溢水池设有排水阀。
进一步,所述滚笼机构包括主、副滚笼,沿所述主、副滚笼上侧切面的下方设有输出漏斗,所述检验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输出漏斗下方。
进一步,所述主、副滚笼前后左右四周及下方设有挡水板。
其中,所述检验输送机构包括检验输送架,所述检验输送架设有检验输送带,还包括调节检验输送带张紧度的调节螺丝。
其中,所述漂洗池内设有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提升输送机构、清洗机构以及检验输送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漂洗池,该漂洗池内设有喷水管,所述漂洗池设有溢水口,所述检验输送机构对应溢水口设置,对应该溢水口还设有滚笼机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将去壳后的鲜虾仁上的残壳、残爪、及其肠肚内脏、粪便等污物清洗掉,而且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虾仁的自动清洗去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虾仁清洗机包括提升输送机构、清洗机构、检验输送机构和循环水池,并配以电气控制箱。
1、提升输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将原料虾仁经预清洗后,提升输送到清洗机构。
提升输送机构主要是由提升输送带1、提升输送架2、减速机4、主轴5、调节螺丝26、副轴27、左侧护板29、端护板30和右侧护板31等部件构成,提升输送机构固定于循环水池的预洗池28中和机架12上。其中主轴5、副轴27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提升输送架2上,提升输送带1套装于主轴5、副轴27上的带轮上,并由调节螺丝26调节其张紧度。
2、清洗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市鸿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市鸿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7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