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阀单缸型盲孔道潜孔冲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7196.0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龚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06 | 分类号: | E21B4/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阀单缸型盲 孔道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孔冲击器,特别是无阀单缸型盲孔道潜孔冲击器。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活塞导向套式无阀单缸型潜孔冲击器的主要特点是活塞运动时活塞小端冲击钻头,活塞大端和缸体相互作用进行配气和导向,存在以下缺点:
1、阀座与后接头之间装有橡胶圈,在冲击器工作时自身就能吸收一定的能量,但在冲击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橡胶易老化变形,将会产生蹿动而严重的影响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并缩短了冲击器的工作寿命。
2、配气杆、阀座和后接头用横销方式刚性连接,冲击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反作用力不能清除或减弱而传递给钻机,降低工作效率,使机器零件早期破损报废。
3、配气杆较长,并开有面积较大的送气孔,容易出现早期断裂现象,降低冲击器工作时可靠性。
4、有较多的进、排气路,因而造成较大的气压损失。
5、活塞上开有较多配气孔道,气道转折且路程长,气体压力损失大,使其对热处理反应敏感,应力集中,工作时常因工艺和结构上的原因早期破坏。
中国专利“201020546451.2”公开了一种活塞导向套式无阀单缸型高效潜孔冲击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存在的问题是:配气杆与逆止阀座为一整体,且设有多个和配气杆中心孔道连通的斜孔,加工难度大,轴径比较大,受力状况不佳,在交变应力的工况下配气杆或配气杆与缸体之间的密封环易损坏。配气杆受活塞影响产生的振动,也会影响逆止阀的密封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阀单缸型盲孔道潜孔冲击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阀单缸型盲孔道潜孔冲击器,包括缸体,缸体上端与后接头连接,后接头的单向进气道与逆止阀配合,缸体下端通过前接头与钻头连接,逆止阀安装在逆止阀座内,逆止阀座上设有配气孔,逆止阀座下方设有定位套,定位套的内壁与配气杆上端配合,定位套的内壁与配气杆上端之间还设有多个橡胶圈,配气孔与配气杆中心孔道连通;
配气杆的下端与活塞上端的活塞上供气室配合,活塞上供气室与活塞上排气孔连通,活塞下端设有活塞下供气室,活塞下供气室与活塞下排气孔连通,活塞的下端与缸体之间设有导向套。
所述的配气杆与定位套内壁配合的部位设有凸环,橡胶圈与凸环交错布置。
缸体的内壁设有多个环形通道,所述的多个环形通道与活塞组成多个气体通道,所述的配气杆外壁还设有配气杆通气槽,配气杆通气槽与活塞上供气室形成气体通道。
活塞位于适当的位置使活塞上供气室通过配气杆通气槽与后气室连通,或者活塞位于其他的位置该气体通道被截止。
缸体的内壁与活塞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环形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环形通道。
活塞位于适当的位置使后气室通过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与活塞下排气孔连通,或者活塞位于其他的位置第一环形通道和/或第二气体通道被截止;
活塞位于适当的位置使活塞上排气孔通过第三环形通道与前气室连通,或者活塞位于其他的位置第三环形通道被截止。
后接头和逆止阀座之间设有工字型钢垫圈。
所述的导向套与接头之间设有卡环。
缸体与后接头之间、缸体与定位套之间和缸体与导向套之间均设有O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阀单缸型盲孔道潜孔冲击器,通过将定位套刚性压紧在缸体内,配气杆与定位套浮动连接的方式,提高了冲击器工作时的稳定性,首先,配气杆与橡胶圈交替的装在定位套中,一方面定位套能减小配气杆工作时径向跳动,来确保配气机构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橡胶圈受反作用力形变能保证配气杆工作时能有一定轴向滑动,且形成浮动连接。从而能消除冲击器工作时的振动。其次,定位套是刚性压紧在外套管内的,其工作时的反作用力不完全作用在橡胶圈上,从而延长了橡胶圈的工作寿命,增强了配气机构的可靠性。
配气杆结构更为合理,配气杆进一步缩小了轴径比,易于加工,在工作时不易变形和断裂。配气杆上有唯一中心气孔通气,气道简洁通畅,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活塞结构合理。首先,活塞上钻孔个数少、轴径变化较小,能较平稳的传递冲击器工作时的应力,提高工作寿命。第二,活塞上孔道少、无折返孔道、无细长孔,加工方便,加工效率高,无需深孔磨削。
活塞与缸体上多个环形气道的配合,使系统气路设计合理,系统整体气路通畅、无折返式气路,大大提高气动效率,减小气压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7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