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片的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6191.6 | 申请日: | 2011-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7 | 分类号: | H01M4/13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极片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生产过程大致分为制片、装配、注液、化成分容和包装五大部分。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制片过程不同于以往的镍氢电池及其他各类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极片是以铝箔和铜箔为基体在上面涂覆活性物质,后进行辊压、裁片、TQC等工序后完成的。极片厚度大约为80um至180um,质地柔软易破损,需小心转运和使用。所述铝箔和铜箔统称为箔带。
相关技术的极片的加工装置用于极片的辊压工艺。所述辊压是极片制作即制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涂布工序之后,裁片工序之前。
极片的加工装置由两个平行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的辊筒组成。将涂布工序完成的已附着活性物质的箔带平稳通过两个辊筒,即可使活性物质与箔带结合得愈加品坚质密,厚度均匀。
然而,附着活性物质的箔带容易在两个辊筒的挤压过程中出现活性物质从箔带上掉下来的现象,简称掉料现象。
因此,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极片的加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掉料的极片的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极片的加工装置,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的用于夹置极片的辊筒,所述两个辊筒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极片所在的平面,所述极片的加工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辊筒的红外线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极片的加工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辊筒的超声波发生器。
优选的,所述极片的加工装置还包括靠近红外线加热器的温度检测器。
优选的,沿两个辊筒与极片接触的外缘的转动方向,所述极片的加工装置依次设有温度检测器、红外线加热器和超声波发生器和两个辊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加工装置设置红外线加热器,可激活极片上的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保证极片在辊压时不会出现掉料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片的加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极片的加工装置100,用于极片50的辊压工艺,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的辊筒1和2、位于两个辊筒1和2旁的红外线加热器20和超声波发生器30和固定上述元件的机架(未图示)。
极片50夹设于两个辊筒1和2之间,且两个辊筒1和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极片50所在的平面。极片50包括箔带和附着于箔带上的活性物质。
两个辊筒1和2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保证两个辊筒1和2上与极片50接触的外缘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转动方向标示为D。
沿转动方向D,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加工装置依次设有放置温度检测器40、红外线加热器20和超声波发生器30和两个辊筒1和2。
所述极片的加工装置100还包括靠近红外线加热器20的温度检测器40。温度检测器40用于检测红外线加热器20的加热温度。
两个辊筒在未使用状态下涂满防锈油,使用时用无水乙醇将防锈油擦拭干净,后用干棉布擦干无水乙醇。工作时两个辊筒同时转动,将涂布工序完成的已附着活性物质的箔带平稳通过两个辊筒,即可使活性物质与箔带结合得愈加品坚质密,厚度均匀。为达到更佳效果,亦可重复辊压几次。
在极片未进行辊压时,设置在两个辊筒间的红外线加热器,可对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加热。此过程可激发附着在箔带上的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使极片在辊压时,活性物质不会从箔带上掉下来。
超声波发生器通过震荡极片上的活性物质的方式激活所述活性物质,从而保证极片在辊压时不会出现掉料的现象。
优选地,在极片未进行辊压时,同时利用红外线加热器对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加热并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对极片上的活性物质震荡,可更好的激活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保证极片在辊压时不会出现掉料的现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6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组的安全结构
- 下一篇:电池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