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骨肿瘤微创切开活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5200.X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丰;邱勇;熊进;陈一心;朱泽章;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骨肿瘤 切开 活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组合式骨肿瘤微创切开活检器。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进行骨肿瘤诊断的手段包括病史、临床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学诊断,用这三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肿瘤诊断。其中,病理学诊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病理学诊断分为穿刺活检、切开活检,其中切开活检是在麻醉后直视下将病理组织取出。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也存在着不足。其不足之处是切口一般在3cm左右,出血较多,在活检时,术者与助手的手指不能接触到切口,有时止血较为困难,所应用的器械不得接触到任何患者其他部位造成损伤,引起其他部位肿瘤细胞的污染,这种方法污染较大,且骨皮质经电钻和骨刀开窗,所开窗口不规则,开窗面积较大(长度大于2cm,宽度大约为1cm),会带来较大的骨组织与周围软组织损伤,同时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骨肿瘤微创切开活检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组合式骨肿瘤微创切开活检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空心环形钻头设置在外套筒内,空心环形钻头壁内为中空,环钻旋转手柄与空心环形钻头连接,环钻旋转手柄在空心环形钻头外侧壁上,电钻接头连接空心环形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减小了切开活检皮肤和软组织切口的大小,本发明应用皮肤或软组织切口的直径为1cm,而常规切开活检的皮肤切口大约为3cm左右。明显减少了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同时减少了由于切口过大,出血较多造成软组织肿瘤细胞污染的风险。切口变小后,出血减少,有助于清晰手术视野,减少切开活检手术的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手术费用。由于本发明可以在C形臂透视下进行操作,应用克氏针进行定位,增加了切开活检对肿瘤部位定位 的准确性,同时空心环形钻头沿克氏针进行骨皮质开窗,开窗的范围精确,这样也减少手术时间和组织创伤。本发明骨皮开窗大小为直径0.5cm,常规切开活检时手术开窗通常为长约2cm,宽约1cm。本发明明显减少开窗大小,从而降低了日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肿瘤组织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污染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减少病人痛苦,方便操作。由于空心环形钻头内设有可以开关的螺旋刀片,在用手旋转环钻旋转手柄时,控制得当,且本发明空心环形钻头的内径远大于空心活检针,所获取的病理组织充足,有利于病理科明确诊断,从而更降低二次病理活检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部件如下:
外套筒1、外套筒手柄2、空心环形钻头3、螺旋刀片4、螺旋刀片旋钮5、环钻旋转手柄6、电钻接头7、螺旋刀片7、内芯顶棒8、克氏针9、连接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外套筒1处于中下部的位置是外套管手柄2,呈圆锥弧状,便于手术中操作时手把持;从外套管手柄2下部进口处,将空心环形钻头3插入外套筒1内,将内芯顶棒8放在空心环形钻头3内,将克氏针9放置于内芯顶棒8内,位于整个发明(活检器)的最内部,空心环形钻头3顶端为带齿的钻头,靠近底端及中间部分为中空,在空心环形钻头3内侧壁设置有螺旋刀片4,螺旋刀片旋钮5连接连接杆10的一端,螺旋刀片旋钮5通过连接杆10与螺旋刀片4连接,螺旋刀片旋钮5位于空心环形钻头3上,连接杆10的另一端包括上段分别与多个螺旋刀片4连接,控制螺旋刀片4的打开与关闭,即旋转螺旋刀片旋钮5,使连接杆10上或下直行移动,使其上连接的螺旋刀片4围绕与空心环形钻头3的连接处转动,螺旋刀片4在空心环形钻头3内打开,反方向旋转螺旋刀片旋钮5,螺旋刀片4就回复到原来位置,即隐藏在空心环形钻头3内侧壁上。电钻接头7连接空心环形钻头3,当电钻接头7与电钻(省略,图中未画出)连接时,可以快速控制给空心环形钻头3进、退,由于空心环形钻头3在开始进行标本取材时必须钻开一 侧骨皮质,骨皮质非常坚硬,必须应用电钻连接电钻接头7,快速旋转才能将坚硬的一侧皮质钻开。环钻旋转手柄6与空心环形钻头3连接,环钻旋转手柄6位于电钻接头7上方,手动控制空心环形钻头3进、退,应用手动旋转环钻旋转手柄6时是在一侧骨皮质被钻开后进行(由于手动旋转空心环形钻头3很难将一侧皮质钻开),这时为有效获取病理组织,需要缓慢进行旋转。内芯顶棒8位于空心环形钻头3内,一方面为克氏针9的进、出提供通道和掌控方向,另一方面在取得病理组织后可以将空心环形钻头3内的组织推出。克氏针9用于实施操作部位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5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凝结水混床进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