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水式”饮用水净化过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4998.6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6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元户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B01D36/04;B01D24/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水式 饮用 水净化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技术,特别是小型水池的简易净水技术。
背景技术
农村多数村庄安装了简易自来水,这种自来水以山泉水为水源,经水管引到蓄水池。蓄水池起到了缓冲流量、沉淀泥沙、提高水质的作用。由于水源水体暴露,受到山体表土、泥沙冲刷及人、畜活动的污染机会较多,光靠普通蓄水池沉淀,提高水质作用十分有限。
有的自来水水池,虽然增加过滤结构,但是过滤与沉淀同时进行,过滤出来的沉淀物、悬浮物及絮凝体等杂质,积累在过滤层表面上,过滤效果差。每次清洗时,必须更换过滤层材料,既耗料、又费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农村小型水池水质净化效果不明显和过滤层清理耗料费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水式饮用水净化过滤池,能增强水质净化效果,提高饮用水质量,简化过滤层清理的步骤,可以节约清理时间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组成顶水式饮用水净化过滤池。过滤池通过底部过滤层与沉淀池相连,通过上部出水口与蓄水池相通。过滤池的底部设过滤层,过滤层从下向上分为水泥穿孔底层、竹炭滤层、沙滤层、小石子滤层,各层之间铺置棕片。进水管设置水管活接头,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污水出口。
水从进水管流入沉淀池,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后的水由下向上依次经过过滤层的水泥穿孔底层、竹炭滤层、沙滤层、小石子滤层,各个滤层之间铺上棕片加强过滤效果,不能沉淀的悬浮物、细小絮凝体等杂质,全部过滤截留在过滤层。过滤后的水从过滤池上部的出水口流入蓄水池。
过滤层清洗时,就在水管活接头处接上一段水管对过滤层进行冲洗,把粘附在滤层中的杂质,冲洗到沉淀池,然后从排污水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强水质净化效果,提高饮用水质量,简化过滤层清理的步骤,可以节约清理时间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顶水式饮用水净化过滤池结构图
图2 过滤层清洗示意图
图中沉淀池Ⅰ,过滤池Ⅱ,过滤层Ⅲ,进水管1,水管活接头2,出水口3,排污水出口4,清洗水管5,水泥穿孔底层①,竹炭滤层②、沙滤层③、小石子滤层④,棕片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水从进水管1流入沉淀池Ⅰ,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后的水由下向上依次经过滤层Ⅲ,不能沉淀的悬浮物、细小絮凝体等杂质,全部过滤截留在过滤层。过滤后的水从过滤池上部的出水口3流入蓄水池。
过滤层由下向上分别为水泥穿孔底层①,竹炭滤层②、沙滤层③、小石子滤层④,各个滤层之间铺上棕片⑤加强过滤效果。
过滤层清洗时,就在水管活接头2处接上一段清洗水管5对过滤层Ⅲ进行冲洗,把粘附在滤层中的杂质,冲洗到沉淀池Ⅰ,然后从排污水出口4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元户,未经沈元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4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分离式滤芯
- 下一篇:一种用于微尘灌装的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