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微型注射针头及其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3267.X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岳瑞峰;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78;A61J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微型 注射 针头 及其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美容器械和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微型注射针头及基于其的注射器和预灌装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在医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国际标准为ISO7864:1993,中国采用的GB15811-2001标准与其等效。上述标准的针管外径规格为0.3mm-1.2mm,针管长度分为L<25mm、25mm≤L<40mm、L=40mm和L>40mm四类,针尖长度约为1.6mm-6mm。尽管上述注射针头已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注射时引起的剧痛、出血以及可能带来的感染对广大患者尤其是患儿和需要长期注射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往往会望针生畏、苦不堪言,甚至会拒绝注射治疗而贻误病情。出现这种“恐针症”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的注射针管太粗和皮下刺入的太深,从而在注射区造成神经组织和血管的大量损伤。尽管各种疫苗已在重大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每次注射的剂量很小且都是注射到皮内或皮下浅层,但是目前医护人员只能选择上述针头实施注射。现有研究表明,取决于注射部位,长度为1.5mm的微型针头刺入人体后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甚至不会出血;随着刺入深度和针管外径的进一步不断增大,痛感也会随之越来越强烈,实施注射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小。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美容与整形外科日趋普及,一次性注射器已被广泛用于对额头、眼角、眉间、鼻唇沟、嘴角、脖颈等面部及身体其它部位的填充物注射。采用现有注射针对这些敏感、娇嫩部位进行精细的皮下浅表层注射,无疑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但是美容者也必须忍受难以言表的注射时的疼痛和注射创伤引起的术后综合征,医疗事故与纠纷也层出不穷。此外,在整形外科中通常需要在一片区域的一定深度处进行均匀注射,而现有注射针均只有单根针管,这时只能反复注射,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大且难以保证注射的均匀性而影响疗效。
众所周知,青春痘一直是亿万青少年避之不及、挥之不去的毒瘤。目前,人们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消炎抗痘美容霜趋之若鹜,但是人体皮肤最外层角质层的阻碍作用已使绝大部分所谓的有效成分无法进入皮内发挥作用,从而必然导致疗程很长、见效缓慢。因为缺乏合适的工具与知识,迫不及待地用刀剪、手挤等土方法消除青春痘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屡见不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后果。是故为促使抗痘消炎有效成份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美容医学研发了藉由各式导入模式,如脉冲式、离子、超音波导入等,来增加有效成份的穿透力,使其能深入肌肤内层作用,以达到抑制发炎、预防青春痘形成等效果。采用这些方式需要专业人士操纵相关设备进行护理,虽然价格不菲但也疗效有限。
不难看出,上述美容所采用的治疗方法都是对皮肤的浅表部位实施靶向给药,虽然每次注入的剂量很小,但要求治疗过程安全、精准、无创或微创、无痛或微痛。由于现有注射针头针管较粗、针尖较长,为了防止漏液必须至少将针尖完全刺入皮下,势必会产生强烈的刺痛并对皮肤造成较大的损伤。由此可见,采用现有注射针头进行注射治疗至少在医学美容领域存在明显的缺陷。
在现有一次性注射针头中均采用结构胶粘剂将针管固定在圆锥管针座的一端,圆锥管在该端口处没有凹槽或在其附近也没有开口。在针管又粗又长的情况下,利用点胶机或人工操作并选择合适的结构胶粘剂均能在这种针座上高质、高效地完成针管固定工作,并确保插入针管的一端畅通。相反,在针管又细又短的情况下,如果还是在这种结构的针座上采用现有针管的固定工艺,针尖一端或插入针管的一端均极易被结构胶粘剂堵塞而成为废品。
现有一次性注射器均为注射针头与注射筒分别制造,使用时再临时将注射针头的针座与注射筒的输出接口组装在一起,既降低了注射器的生产效率,又增加了注射器使用的繁琐性。
另外,现有一次性注射器的注射筒内只有一个活塞和与其相连的推杆,使用时通常采用食指与中指夹住注射筒,同时利用拇指按压推杆实施注射。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臀部等部位进行肌肉注射,但是如果在医学美容领域对皮内或皮下浅层进行精细的操作,无疑会对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针管又细又短的情况下利用结构胶粘剂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座上高质、高效地固定针管,并确保针管不被堵塞;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尽可能降低微型针头刺入人体所带来的痛感和对皮肤的损伤,提高注射的均匀性和安全系数;更进一步的,提供注射器的操作便利性。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3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