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RFID读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715.0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欣兰;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rfid 读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读写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Wi-Fi功能的手持RFID读卡器。
背景技术
2.4GHz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带宽高、双向传输、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远、耗电少等优点。现今市场上主要的手持RFID读卡器(或称RFID手持终端)均使用2.4GHz频段的无线技术。目前应用于手持RFID读卡器的通讯方案主要有两类:一是采用GPRS模块作为主要的传输模块,二是采用蓝牙模块作为主要的传输模块,这两种方案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
GPRS模块作为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手段,具有传输距离远、通信质量高等优点且,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持续产生费用,在一些物流或者仓储企业中无形中就会提高成本。且GPRS的传输速率低下,如GPRS Class 10的传输速率仅为144Kbp/s,高昂的资费却提供着简单的服务。
蓝牙模块是一种短距离传输模块,通信距离较短,无法支持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且蓝牙的通讯速率也不是很高,在当今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主流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大都不提供对蓝牙的支持,这使得蓝牙的应用成本升高,普及难度增大。
因此,手持RFID读卡器的研发者以及用户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通讯方案来替代原有老旧的方案,以提高使用感受,降低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手持RFID读卡器采用GPRS模块或者蓝牙模块作为传输模块所存在的上述弊端,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带Wi-Fi的手持RFID读卡器,采用RFID读卡技术,采用2.4GHz超低功耗Wi-Fi模块作为无线传输模块,不但传输速率快,且无需任何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Wi-Fi的手持RFID读卡器,包括中央控制器CPU、RFID读写模块、RFID天线、OLED显示器、键盘以及Wi-Fi通讯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CPU分别与RFID读写模块、Wi-Fi通讯模块、OLED显示器以及键盘连接;所述RFID读写模块与RFID天线相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Wi-Fi通讯模块的型号为GS101X。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有Wi-Fi信号覆盖的区域内采集RFID卡片(或标签)的信息,并直接通过Wi-Fi通讯模块与应用端对接,把信息数据通过因特网直接传输到上位机。无需任何费用,且通信质量稳定,传输速率快。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超低功耗Wi-Fi通讯模块-GS101X,GS101X模块在不工作的时候采用休眠模式,功耗消耗非常低,仅为几微安,可以大大延长电池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中央控制器CPU 1、RFID读写模块2、RFID天线3、OLED显示器4、键盘5以及Wi-Fi通讯模块6组成。其中中央控制器CPU 1的是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其分别与RFID读写模块2、Wi-Fi通讯模块6、OLED显示器4以及键盘5连接。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原理实现的自动识别技术,其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由读写模块、天线和电子标签三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中,RFID读写模块2与RFID天线3共同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射频信号采集端,两者之间以有线方式连接。RFID读写模块2是读或读/写设备,RFID读写模块2通过RFID天线3与各种RFID电子卡片或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然后将读取的信息送入中央控制器CPU 1分析和处理。
OLED显示器4以及键盘5共同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端。中央控制器CPU 1将读取的电子标签数据进行整理并显示在OLED显示器4上,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键盘5实现数据的查询、修改、统计、上传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欣兰;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李欣兰;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工艺中使用的夹紧气缸
- 下一篇:机用伸缩攻丝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