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及其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0426.0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孙锋林;辛文胜;何海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5 | 分类号: | E04G9/05;B29C47/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建筑 模板 及其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挤出法生产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及其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模板为木制或钢制。木制建筑模板需耗费大量原木,且重复利用率低,对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资源使用成本较高。钢模板虽可多次使用,但自身重量过大,在某些没有起重设备的环境下使用难度较大。
近二十年来,随着塑料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塑料回收的普及,大量的塑料建筑模板应运而生,应用在很多建筑行业。塑料建筑模板一般采用回收塑料,成本低廉,且可以多次使用,自身重量也比钢制模板要轻很多。但塑料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太小,在一些需要承载的或有大强度要求的行业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强度和刚度较好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及其生产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包括塑料板、多条嵌设在所述的塑料板内的金属带,所述的金属带的截面为矩形,且所述的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的塑料板的板面方向。
优选的,所述的矩形的长宽比≥10。
优选的,多条所述的金属带相平行且均匀嵌设在所述的塑料板中。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带的表面为拉毛状。
一种生产上述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的生产线,其包括金属带通路、塑料通路;所述的金属带通路依次包括设置有金属带卷的放卷架、金属带转向机构、金属带张紧机构;所述的塑料通路包括挤出机、安装在所述的挤出机上的换网器、安装在所述的换网器上的模具;所述的金属带通路通入所述的模具中与所述的塑料通路汇合。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具有挤出方向,所述的塑料通路与所述的挤出方向具有一锐角夹角,所述的金属带通路与所述的挤出方向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包括塑料通道、金属带通道、所述的塑料通道与所述的金属带通道汇合形成的汇合通道;所述的塑料通道与所述的换网器相连通;所述的金属带通道与所述的金属带张紧机构相对接。
优选的,所述的塑料通道为衣架流道;所述的金属带通道为镶块结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模具上并环绕所述的金属带通道的镶件。
优选的,其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的模具后续的冷却定型台、冷却托架、贴膜装置、牵引机、切边装置、横锯机构、堆料架。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带放卷架上设置有张力调节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具有多条金属带,其强度和刚度优于普通塑料模板,而重量较钢制模板轻,适用范围广泛、成本低廉;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的生产线采用了金属带张紧机构,其给进入模具的金属带提供一个恒定的大张力,使金属带在与塑料熔体汇合时,始终处于张力约束状态,不会因熔融塑料压力的波动而发生改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生产线的模具的剖视放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生产线的局部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生产线的局部俯视图。
以上附图中:1、塑料板;2、金属带;3、放卷架;4、金属带转向机构;5、金属带张紧机构;6、挤出机;7、换网器;8、模具;9、塑料通道;10、金属带通道;11、汇合通道;12、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钢塑复合建筑模板,参见附图1所示。其包括塑料板1、多条相平行且均匀嵌设在塑料板1内的金属带2。
塑料板采用PVC、PVC加木粉、PE、PP等回收料为主要原料。
金属带2按照一定的间隔尺寸镶嵌在塑料板1之内,用于增强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的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金属带2的排放密度主要由制品的需求而定,一般两条之间的距离需>50mm。
金属带2的截面为矩形,为增加抗弯强度并兼顾经济性,矩形的长宽比≥10,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塑料板1的板面方向。金属带2的表面为拉毛状,可以增加粗糙度,以增加金属带与塑料板的相容性。
一种生产上述钢塑复合建筑模板的生产线,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其包括金属带通路、塑料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床的靠模刀架
- 下一篇:一种弹性波阻抗匹配与阻尼吸收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