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下潜后地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00277.8 | 申请日: | 201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1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中;刘慧军;王长有;颜海棋;何合;钱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 地址: | 3213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潜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后地板,更为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下潜后地板。
背景技术
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只针对前排乘员伤害进行考察,未能考虑到后排假人伤害,但2012版C-NCAP管理规则增加了对后排假人进行伤害值考察,增加了对后排假人伤害限制的要求。同类车型在后地板设计时只考虑座椅安装问题,其后地板设计成平面型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存在骨盆位置滑出座椅现象,不能防止后排乘员下潜,那么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减小,此类乘员运动姿态不利于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下潜后地板,其目的是减少后排乘员在发生碰撞过程中的伤害,包括由于乘员发生下潜及偏移所引起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防下潜后地板,与汽车后纵梁、备胎盆固定连接,包括前部平面、后部平面和中部斜面,所述的防下潜后地板的横截面为双折弯形。
在所述的前部平面和后部平面上设有凸台。
所述的防下潜后地板与汽车后纵梁、备胎盆焊接连接,与车身形成后地板总成。
所述中部斜面的斜面与整车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防下潜后地板,结构简单,与车身形成后地板总成,为一个整体,在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的预防后排乘员下潜,也有效地防止后排乘员发生偏移,提高约束系统作用效果,最终降低后排乘员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防下潜后地板,2、后纵梁,3、备胎盆,4、前部平面,5、后部平面,6、中部斜面,7、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防下潜后地板,与汽车后纵梁2、备胎盆3固定连接,包括前部平面4、后部平面5和中部斜面6,防下潜后地板1的横截面为双折弯形。
在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设有凸台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防下潜后地板,结构简单,防下潜后地板1的横截面为双折弯形,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设有凸台7,增加了防下潜后地板1的结构强度。
如图1至图2所示,在前部平面4和后部平面5上设有凸台7。
防下潜后地板1与汽车后纵梁2、备胎盆3焊接连接,与车身形成后地板总成。
所述中部斜面6的斜面与整车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确保防下潜效果,中部斜面6的斜面与整车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范围内,同时中部斜面6到后座椅R点X方向上的间隙控制在150毫米~200毫米范围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的陀螺仪云台
- 下一篇:轴箱拉杆压装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