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00269.3 | 申请日: | 201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4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林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薏芳 |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文***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整 颈椎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枕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
背景技术
睡眠,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睡得好可以让人拥有一天的好精神,睡得不好可能让人越睡越累,而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周遭环境或寝具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以寝具来说,影响睡眠质量最大的就是枕头了,使用者睡觉时把头枕在枕头上,因此,枕头的软硬程度或形状都会影响使用者睡眠时的舒适感,若选择错误的枕头更有可能使人体颈椎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姿势,而导致颈椎或脊椎侧弯的状况产生,一旦发生颈椎或脊椎侧弯的状况,就会引发一连串严重的疾病产生。
而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用的枕头10,使用者A的头部枕放于枕头10上,其他的身体部位则自然躺卧,然而,一般的枕头10没有针对使用者的肩颈作支撑的结构设计,因此使得使用者的肩颈无所承靠,如此使用者的肩颈也就无法完全的放松,无法提供使用者最放松舒适的睡眠质量。并且一般的枕头10贴靠人体头部的面大多为平面,因此使用者的头部没有办法受到有效地固定,如此又有可能发生落枕的状况;况且,一般枕头10并没有针对高度作适当的设计,当使用者的睡姿是呈侧卧时,枕头10的高度对使用者颈椎与胸椎的角度影响甚大,若角度不对,一夜睡卧连续压迫的时间长达数小时,不但血流不通,易作噩梦,也由于脑和脊髓供血不良,会波及全身,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可确实发挥支撑固定使用者头部的作用,并能牵引颈椎使颈椎调整到最符合人体机能的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由一头枕部连接一矫正支撑部构成,所述头枕部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的柔软度,所述矫正支撑部由一第一支撑段、一牵引段以及一第二支撑段依序连接组成,所述头枕部重迭设置于矫正支撑部的第一支撑段上,且所述头枕部延伸至牵引段的一面为延伸面,牵引段具有一连接面,该连接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段及第二支撑段,所述连接面由第一支撑段向下延伸至第二支撑段。
藉由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的头枕部供使用者头部枕放,头枕部就能发挥固定的功效,而柔软度较头枕部小的矫正支撑部就能确实发挥支撑的作用,矫正支撑部的第二支撑段能对应用户肩胛骨的位置提供靠置支撑,牵引段则让使用者的颈椎形成悬空态样而发挥牵引的作用,藉此让使用者的颈椎能牵引回复至最适合人体机能的位置,并能提升脑部细胞的供血量,提升脑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使用者使用一般枕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使用图2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使用图4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是使用图6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9是使用图8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更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1是使用图10的枕头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枕头10
头枕部20 延伸面21
矫正支撑部30 第一支撑段31
牵引段32 连接面321
第二支撑段33 使用者A
头部A1 肩胛骨A2
颈椎A3 长度方向X
宽度方向Y 高度方向Z
第一支撑段宽度W1 牵引段宽度W2
第二支撑段宽度W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颈椎的枕头的较佳实施例如第2、3图所示,枕头由一头枕部20连接一矫正支撑部30构成,头枕部20的柔软度大于矫正支撑部30的柔软度,且矫正支撑部30又由一第一支撑段31、一牵引段32以及一第二支撑段33依序连接组成,头枕部20重迭设置于矫正支撑部30的第一支撑段31上,且头枕部20延伸至牵引段32的一面为延伸面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薏芳,未经林薏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0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种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大球盖菇产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