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带连铸连轧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8432.7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国;闫成贵;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B1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带连铸连轧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冶金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铝带连铸连轧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铝带生产总体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连续铸造成型方式,该方式的特点为:将铝液流经需要的铝带截面积的行腔,铝液在经过该所需行腔的同时被冷却结晶,从而得到一定长度的铝带,铝带的截面积为行腔截面积,这种成型方式所获得的铝带的不足之处是,铝液中难免包含有气体,使铸造的铝带有气孔等缺陷,产品质量不高。
第二种方式为连续轧制成型方式,该方式的特点为:将铝锭坯加热到适合轧制的温度后,送入到连续轧制成型的设备(或者是可逆形来回轧制的设备)中轧制成所需规格的铝带,其不足之处是不能连续生产,每次轧制都需要单独锭坯,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均高、生产成本低的铝带连铸连轧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带连铸连轧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浇铸机、铸锭牵引机、滚剪机、连轧机和收卷机;其中,所述浇铸机为轮带式连铸机;所述铸锭牵引机的下槽轮与浇铸机的引桥对应,铸锭牵引机用作将铝铸锭送入滚剪机;所述滚剪机的刀口与铸锭牵引机的下槽轮对应;所述连轧机由多个轧制单元组成,每个轧制单元由上、下相互配合的两个轧辊组成;所述收卷机为双盘收卷机,在收卷机的后侧设有引导收卷机构。
所述每个轧制单元的前、后分别装有进口导卫和出口导卫,在进口导卫和出口导卫的上、下层上均设有喷冷却润滑乳液的喷嘴。
所述引导收卷机构相向于收卷机的端面为弧形口结构。
所述喷嘴通过管线与乳化液站连接。
所述连轧机的传动齿轮箱与各轧制单元采用整体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收集冷却润滑乳液的回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生产线实现了铝带的连续铸造和连续轧制生产,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部件进口导卫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在侧面俯看)。
图6是图4的B-B视图。
图7是图3中部件出口导卫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C-C视图。
图9是图1中部件收卷机和引导收卷机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中代号含义:1—浇铸机;2—滚剪机;3—连轧机;4—传动齿轮箱;5—收卷机;6—引导收卷机构;7—轧制单元;8—轧辊;9—进口导卫;10—出口导卫;11—喷嘴;12—铸锭牵引机;13—直流电动机;14—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的浇铸机1、铸锭牵引机12、滚剪机2、连轧机3和收卷机5。其中,浇铸机1为轮带式连铸机,主要由浇煲、结晶轮、传动装置、压紧轮装置、钢带涂油装置、引桥、张紧轮装置、外冷却装置、塞头、剔锭器、钢带等组成,结晶轮的截面为H形,引桥和张紧轮装置分别安装在基础上,安装时应保证张紧轮装置与结晶轮在同一个平面内,以免浇铸机工作时跑带,其余各部件均安装在同一底板上。铸锭牵引机12的下槽轮与浇铸机1的引桥对应,当铝铸锭从浇铸机1的引桥引出后,进入铸锭牵引机12的下槽轮,在气缸动作下,将铝铸锭送入滚剪机2内。滚剪机2的刀口与铸锭牵引机12的下槽轮对应,滚剪机2将不适合轧制工艺温度的废锭剪去,当铝铸锭温度稳定达到轧制工艺温度时,滚剪机2停止工作,铝铸锭送入连轧机3内进行轧制。连轧机3由四个轧制单元7组成,连轧机3的传动齿轮箱4与各轧制单元7采用整体底座,底座上设有收集冷却润滑乳液的回流管,连轧机3的每个轧制单元7由上、下相互配合的两个轧辊8组成,主传动采用200千瓦直流电动机13,直流电动机13通过柱销联轴器与传动齿轮箱4的主轴连接传递动力,每个轧制单元7的前、后分别装有进口导卫9和出口导卫10,在进口导卫9和出口导卫10的上、下层上均设有喷冷却润滑乳液的喷嘴11,喷嘴11通过管线与乳化液站连接。收卷机5为双盘收卷机,收卷机的两端交替收卷成圈,保证了连续收卷,在收卷机5的后侧设有引导收卷机构6,该引导收卷机构6相向于收卷机5的端面为弧形口结构,弧形口的大小与收卷机5的卷轴14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机械厂,未经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8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用可调式护手粉笔套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