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炮眼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7739.5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涂建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D1/18 | 分类号: | F42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炮眼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爆破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爆破效率的炮眼塞。
背景技术
利用电爆网路进行爆破掘进的施工中,打炮眼并利用炮眼塞入炸药和电雷管进行爆破属于普遍应用的技术方案。为了提高爆破质量和效率,会采用在炮眼外端填塞泡泥或者其他物质的方式,增加眼口爆破阻力,使炮眼内聚积压缩能,提高冲击波的冲击力,阻止高压的爆生气体从炮眼喷泄出来部分应用,同时还能使炸药在爆炸反应中充分氧化,放出更多的能量,使热量充分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同时,保证爆破安全,降低爆生气体逸出工作面时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还由于炮泥能阻止火焰和灼热固体颗粒从炮眼内喷出,减少了引燃瓦斯、煤尘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炮泥属于膏状物,塞入炮眼后封装不实,在爆炸的冲击下轻易突出炮眼,不能完全起到上述作用,降低爆破效率,增加爆破成本;同时,炮泥塞入需要具有成型工序,操作者劳动强度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各种用于阻塞炮眼的装置,典型结构有以下两种:1、通过充高压气体膨胀阻塞炮眼端口的柱状堵塞件,与炮泥相比具有较高的堵塞强度;但是由于该堵塞件外表光滑,通过气体膨胀,接触强度较小,堵塞强度不够,在爆炸力的作用下,易于滑出炮眼,依然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同时,该堵塞件需要配套充气装置,操作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而高压气体对于该堵塞件的材料和密封性能要求较高,使用成本也大幅度提高;2、阻燃炮塞,前端为外径小于炮眼的圆柱体,尾端为伞状结构,伞状结构具有褶皱可以收缩,理论上伞状结构具有卡阻作用,但是该构件具有下述缺点:伞状结构由于设置褶皱具有收拢效果,因而强度低,不能起到有效的堵塞强度;爆炸后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通过圆柱体与炮眼壁之间的较大间隙冲出作用于伞状结构,形成径向向内的分力,促使伞状结构收拢,则该阻燃炮塞则会随同爆破高压气体冲出,起到的爆破效果甚至还不如采用炮泥。
因此,需要一种炮眼阻塞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后具有较高的阻塞强度,不会因爆炸气体的冲击突出炮眼,爆炸过程中始终保持堵塞并与掘进面共同爆破失效,以提高爆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炮眼封堵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后具有较高的阻塞强度,不会因爆炸气体的冲击突出炮眼,爆炸过程中始终保持堵塞并与掘进面共同爆破失效,以提高爆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炮眼封堵器,包括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柱状塞体,所述柱状塞体外圆表面一体成型密集分布倒刺。
进一步,所述柱状塞体同轴开有前端开口且前大后小的锥形孔形成空心结构;
进一步,所述柱状塞体后段封闭并设有与锥形孔连通的用于通过电雷管导线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外径使其具有压力的方式包覆于电雷管导线;
进一步,所述锥形孔的孔壁靠近柱状塞体前端沿周向均布至少开有三个轴向膨胀口;
进一步,所述倒刺沿轴向和周向呈列阵排列;
进一步,所述倒刺为圆锥形或棱锥形;或者为位于柱状塞体径向平面的三角形或矩形结构;
进一步,轴向和周向相邻的倒刺交错设置,倒刺在受径向压力径向变形后可压向与其轴向相邻后侧的倒刺;
进一步,所述柱状塞体前端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炮眼封堵器,采用在柱状塞体外圆表面一体成型密集分布倒刺的结构,柱状塞体塞入炮眼后,倒刺在炮眼内壁的作用发生沿柱状塞体径向发生变形,产生径向向外的预应力,涨紧的同时,利用倒刺卡住炮眼壁表面,多点接触增大摩擦,因而具有较高的堵塞强度,在爆破高压气体的冲击下,倒刺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时可结合现有技术的水泡泥,具有较高的阻塞强度和密封效果,不会因爆炸气体的冲击突出炮眼,爆炸过程中始终保持堵塞并与掘进面共同爆破失效,以提高爆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2沿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种倒刺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倒刺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柱状塞体进入炮眼后倒刺变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7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手位置状态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用于汽车轮毂单元的内外保持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