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7413.2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8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易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09 | 分类号: | H03H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模拟LC带通滤波器,通常能实现从1MHz-300MHz这个频段的滤波,可以选用的滤波器模型有Butterworth,Chebyshev或Elliptic等。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SDH的ODU系统中,需要中频滤波器,例如中心频点140MHz,带宽为28MHz,,在ODU系统中,对滤波器的各项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平坦度,驻波,群时延等。在这些指标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滤波器的矩形系数。传统的5阶Pi型Chebyshev I型带通滤波器电路,通常采用并联LC谐振回路和串联LC谐振回路交替串联形成滤波器电路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实现远端带外抑制,但是:Chebyshev I型带通滤波器带内驻波比相对于Chebyshev II型差,其通带内等波纹,阻带内则是单调下降;传统的5阶Pi型Chebyshev II型带通滤波器电路,通常采用三阶并联LC振荡回路,相邻的并联LC振荡回路之间串联,Chebyshev II型带通滤波器频率截止速度不如I型快,也需要用更多的电子元件。II型带通滤波器在通频带内没有幅度波动,只在阻频带内有幅度波动,但是II型相对I型带通更平滑。如果我们要对滤波器近端带外抑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选用中频声表滤波器,但是在有些系统中由于对群时延的要求,声表滤波器有时并不能被采用,LC Chebyshev II型和Elliptic滤波器原理上可以提高近端带外抑制,不过远端带外抑制就会变差,而且由于带内极点集中在一切,导致实际电路中带内驻波较差,在具体电路实现上相对困难些,很少被采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近端带外抑制较高且较为简单的滤波电路。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滤波电路,其包括顺次串联的五阶振荡回路,相邻的振荡回路之间通过电容连接;第一阶和第五阶振荡回路均为并联LC振荡回路;第二阶和第四阶振荡回路为π型LC振荡回路;第三阶振荡回路为并联LC振荡回路,且其串联有接地的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阶振荡回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且所述第一阶振荡回路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阶振荡回路和第四阶振荡回路的结构均为:并联的LC振荡回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一个电容,该两个电容相连并接地。
其中,所述第五阶振荡回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输出端进行信号输出,且所述第五阶振荡回路接地。
其中,所述电容均采用高Q值电容。
其中,所述振荡回路中的电感均为空心线圈电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滤波电路兼有ChebyshevI型和ChebyshevII型的优点,即提高了近端带外抑制,又不恶化带内驻波,而且结构简单,不增加电路的实现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电路的响应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其中包括顺次串联的五阶振荡回路,第一阶振荡回路为并联LC振荡回路,由并联的第五电容C5和第一电感L1组成,并且第一阶振荡回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端I1,第五电容C5和第一电感L1均接地。
第二阶振荡回路和第一阶振荡回路通过第一电容C1串联,第二阶振荡回路为π型LC振荡回路,由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构成并联LC振荡回路,在该回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相连并接地。
第三阶振荡回路和第二阶振荡回路通过第三电容C3串联,第三阶振荡回路为由第九电容C9和第三电感L3并联构成并联LC振荡回路,且该回路串联有接地的第八电容C8。
第四阶振荡回路和第三阶振荡回路通过第四电容C4串联,第四阶振荡回路为π型LC振荡回路,由第十电容C10和第四电感L4构成并联LC振荡回路,在该回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相连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易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易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7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