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7042.8 | 申请日: | 201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冶铁;杨建行;张永刚;徐敏君;沃军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D01F9/12 | 分类号: | D01F9/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丝束 张力 控制 装置 | ||
1.一种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辊(1)、第二定位辊(2)、张力辊(3)、用于对张力辊(3)的运动进行导向的向导装置(4)、用于检测张力辊(3)位置变化的检测装置(5)、控制器(6)和电机调速器(7);所述的张力辊(3)位于第一定位辊(1)和第二定位辊(2)之间的区域,并且张力辊(3)、第一定位辊(1)和第二定位辊(2)三者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张力辊(3)与向导装置(4)连接;检测装置(5)将检测到的张力辊(3)位置变化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6),控制器(6)通过控制电机调速器(7)对驱动辊电机的速度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导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的直线轴(41)、与直线轴(41)滑动配合的直线轴承(42)、固定设置在位于直线轴承(42)两侧的直线轴(41)上的第一上限位块(43)和第一下限位块(44)、以及位于张力辊(3)上部的配重(45);所述的向导装置(4)为2个,分别通过所述的直线轴承(42)与张力辊(3)的两端连接;
所述的检测装置(5)包括信号板(51)以及设置在信号板(51)两侧的上限位接近开关(52)和下限位接近开关(53);所述的信号板(51)固定在直线轴承(42)上;所述的上限位接近开关(52)和下限位接近开关(53)均与控制器(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45)为气缸或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导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的摆臂轴(46)、与摆臂轴(46)活动连接的摆臂(47)、固定在摆臂(47)两端的第一配重(48)和第二配重(49)、以及固定设置在摆臂(47)两侧的第二上限位块(401)和第二下限位块(402);所述的摆臂(47)为2个,分别与张力辊(3)的两端连接;所述的摆臂轴(46)与张力辊(3)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的检测装置(5)包括设置在摆臂(47)两侧的上限位接近开关(52)和下限位接近开关(53),所述的上限位接近开关(52)和下限位接近开关(53)均与控制器(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重(48)和第二配重(49)为气缸或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6)相连的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和显示控制信号的触摸屏(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辊(1)、第二定位辊(2)和张力辊(3)三者的轴心连在一起呈倒三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辊(3)与第一定位辊(1)的两辊中心距和张力辊(3)与第二定位辊(2)的两辊中心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辊(1)、第二定位辊(2)和张力辊(3)均为被动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调速器(7)为变频器、伺服控制器或者直流调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70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车护顶架钻模
- 下一篇:气-液界面组装银纳米粒子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