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洁方便的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6821.6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民 |
主分类号: | B62H5/20 | 分类号: | B62H5/2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洁 方便 电动车 无线 防盗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交通车辆的安全防盗报警器,具体涉及一种简洁方便的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的电动车防盗报警器都是利用车上蓄电池供电的一碰就响、现场报警方式,不仅干扰邻居休息,而且基本上没有防盗作用。一旦盗贼先切断车上电瓶的总电路之后,一碰就响、现场报警立即失效。即使不切断电瓶总电路,它也还没有什么防盗价值,因为虚张声势吓不倒偷车惯盗,心理战术挡不住车辆被窃。即使车主在现场,也不能因为“嫌疑人”有意或无意的触碰车辆发出响声而予以指责;万一真遇盗贼警钟长鸣时,人们又会因为“听惯狼来了”、早就思想麻痹到不予理会而不幸被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方便的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电路精炼,使用方便,布防简约,报警准确,效果可靠,没有干扰,关键时刻悄悄提醒车主采取必要措施保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无线报警器由信号采集发送机和便携声光报警机组成,信号采集发送机的电路由传感器、监测器、发射模块相互连接构成,便携声光报警机的电路由接收模块、险情保持电路、消警按钮、扬声器和闪烁红灯连接构成。
其中,在电池盒内的监测器是两个参数不同的小型继电器,其中继电器J1负责开路监测,继电器J2负责短路监测,继电器J1的静合触点并联继电器J2的动合触点。
其中,传感器为“地锚线”,“地锚线”是一米多长的软线,软线的一端是通用插头,软线的另一端做成圆环状暗藏电抗元件Rx,Rx不影响继电器J1常闭触点的得电释放,同时又使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保持断开。
使用时,传感器准确感知小偷的动作传到车载电池盒内的监测器判断之后,启动电池盒内的发射模块发出报警用的高频电磁波;车主随身携带的便携声光报警机里的接收模块收到对应的高频电磁波后解码由险情保持电路维持报警状态,以防小偷短暂拔掉“地锚线”解扣之后再插上导致失警,这种报警状态一直维持到车主自己通过消警按钮主动解除为止,在维持报警期间,扬声器发出足够响亮的报警语音提醒车主采取措施,与此同时红色LED灯不断闪烁从视觉上配合声音同步提醒。
从电路原理上说包括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自动触发报警三个部分;电池盒里有一个小型发射机和监测器,小偷作案时必然触发车载发射机发出报警信号;车主随身携带的接收机收到无线报警信号后再转换成个性化的定制语音及时报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地锚线”的开路或短路(或专用电机锁的状态变化、车姿传感器的信号有无)就是本报警器的着眼点和关键处,“理论失窃率”为“○”;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3、适应性强,不怕干扰;4、车辆现场可以不发报警声,不干扰别人,提供无声抓贼效果;5、小偷作案时自以为稳操胜券,实际上已成为瓮中之鳖,不仅对盗贼形成心理打击,更能带破陈年积案,减轻公安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防盗报警器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监测器与一种简洁可靠的传感器电路原理图。
图3为传感器之一“地锚线”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2监测器,3发射模块,4接收模块,5险情保持电路,6消警按钮,7扬声器,8闪烁红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图1所示,该无线报警器由信号采集发送机和便携声光报警机组成,信号采集发送机的电路由传感器1、监测器2、发射模块3相互连接构成;便携声光报警机的电路由接收模块4、险情保持电路5、消警按钮6、扬声器7和闪烁红灯8连接构成。
如图2所示,其中,在电池盒内的监测器2是两个参数不同的小型继电器,其中继电器J1负责开路监测,继电器J2负责短路监测,继电器J1的静合触点并联继电器J2的动合触点。
如图2-3所示,其中,传感器1为“地锚线”,“地锚线”是一米多长的软线,软线的一端是通用插头,软线的另一端做成圆环状暗藏电抗元件Rx,Rx不影响继电器J1常闭触点的得电释放,同时又使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保持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民,未经徐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6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