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859.X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盛少澜;邱金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107 | 分类号: | H04N1/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边距 手持 扫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于一种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设置金属板来缩短边距、减少扫描仪体积的手持式扫描仪。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扫描仪,不管是平台式、馈纸式或手持式扫描仪,都使用塑料件结构,虽然塑料件具有轻量化的优点,不过塑料件本身的壁厚却必须达到一定厚度,而无法随意减少厚度,因为壁厚若过薄,不仅在射出过程中不易成型,脱模困难,塑料件的强度及刚度也会下降,相对降低使用寿命。而且如果设计时,公差过大,或者要变更设计,整个产品的开发必须再重新经过开模、修模的过程,制造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除可改善上述塑料件缺点之外,还可解决手持式扫描仪扫描书本等装订文件时无法完整扫描书本页面的问题,并且缩小手持式扫描仪体积,使其更便于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包含长型壳体、金属板和长型扫描组件。金属板设置在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长型扫描组件,设置在长型壳体内,并且平行于长型壳体的纵向延伸。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示意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另一示意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的结构。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底部。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扫描书本页面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
10:长型壳体
11:纵向端部
12:开口处
20:金属板
30:长型扫描组件
40:扫描起始点记号
51、52:滚轮轴
B:书本
BA:装订线
BP:书本页面
T1:长型壳体的壁厚
T2:金属板的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示意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1包含长型壳体10和金属板20,金属板20设置在长型壳体10的纵向端部11。扫描起始点记号40标示在邻近纵向端部11的长型壳体10上,表示扫描范围的起始点,使用者在使用手持式扫描仪1时,只要将扫描起始点记号40对齐文字或图片的左侧边缘,并且向下移动手持式扫描仪1,便能完成区域或页面影像的扫描。
但是传统的手持式扫描仪由于塑料件的壁厚或是强筋设加的位置,导致扫描组件的设置位置必须往内缩,连带扫描起始点也必须往内缩,这样就增加了手持式扫描仪的纵向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扫描仪1采用金属板20作为位于纵向端部11的外壳组件,缩小扫描仪壳体外缘与扫描组件之间的距离,扫描起始点能够更接近手持式扫描仪的端点。而且,金属板20有容易塑型及高延伸性的优点,可以配合扫描仪的设计改变形状及厚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另一示意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如图2和图3所示,金属板20被配置在长型壳体10的开口处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透视图。长型扫描组件30,设置在长型壳体10内,平行于长型壳体10的纵向延伸。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显示长型壳体的纵向端部的结构。如图5所示,长型扫描组件30的一端被配置成抵靠金属板20。为达到缩小扫描边距的目的,金属板20会采用较薄的壁厚T1,或小于长型壳体10的壁厚T2。在本实施例中,长型壳体10是由塑料件组成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人工合成材质,来符合轻量化的需求。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短边距手持式扫描仪的底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扫描仪1进一步包含两组滚轮轴51、52,设置在长型壳体10的底部,让手持式扫描仪1在对象上移动时,能更容易、平稳及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残膜回收机滚筒
- 下一篇:电子装置及其连接端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