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用定位件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719.2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6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吉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V17/12;F21S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用定位件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屏中,背光源是关系显示屏主观显示效果的重要技术点。随着技术的更新及市场对电视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视用液晶显示屏正朝向窄边框方向发展,窄边框必然带来一个顽症——导光板定位柱处出现亮斑。
针对此问题,如图1所示,在目前的同行中,LG、SAMSUNG采取的大多数为背板铆接螺柱9定位,铆柱发黑处理来吸收部分光,以此来减轻定位柱处亮斑问题,但并不能消除。LGP定位柱开口距离面板显示区域较近,很容易看到此处出现亮斑问题,影响主观效果。
另外,在专利文件CN201731437中,该专利主要采用通过胶框制作弹性结构来固定导光板,但是这种结构对于窄边框来讲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实现这样的结构设计,而且这种方式需胶框卡合后才会起到固定作用,不适合大尺寸电视用液晶屏导光板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窄边框液晶模组导光板定位处亮斑问题的背光模组用定位件及背光模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背光模组用定位件,包括:固定底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的限位侧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侧板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限位侧板上起限位作用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槽深。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的下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本体上的固定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螺丝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背光模组,至少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背板上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为上述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固定底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板边缘设有与所述限位侧板相适配的开槽,所述限位侧板卡设置在该开槽内。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置于所述背板上表面靠近边侧的位置上,且所述限位侧板起定位作用的端面朝内。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槽口宽度与所述限位侧板长度相同,槽口底边与所述弹性件贴近。
优选地,所述背板的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底部上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套定位。
优选地,所述背板的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上的定位件螺丝孔相对应的背板螺丝孔,所述定位件通过螺丝钉与所述背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一体定位结构分开设计,设计成独立的定位塑件结构;采用黑色塑件结构可以吸收部分来自导光板的光,能够很好的防止产生亮斑问题;
2、在定位塑件结构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与导光板边侧接触,能够保证导光板的良好固定,防止导光板活动磨伤网点;又可以保证导光板在吸湿受热条件下的膨胀空间,防止导光板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固定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位件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定位件与背板的固定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2中A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背光模组用定位件,包括:固定底板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的限位侧板2。
其中,所述限位侧板2上起限位作用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件3,且该弹性件3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槽深。所述弹性件3的长度与凹槽的宽度相同,但不要求两者一定长度相同,只是一个最优实施方式。因为当弹性件3的长度与凹槽的宽度相同时,可以保证在凹槽合理的宽度范围内使得对导光板的弹性面积最大。弹性面积最大,可以更良好的保证导光板8在吸湿受热条件下的膨胀空间,防止导光板变形。
另外,加设弹性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一定的膨胀空间,故所述限位侧板2的材质可为弹性材料,以此代替弹性件3,节省材料和安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