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舱气密增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711.6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成鹏展;刘转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舱 气密 增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机舱抗压性能和密封性能的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大中型飞机的机舱气密增压试验。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大中型飞机在完成总装或大修后,都要进行气密增压试验,以确保飞机的气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目前国内通行的飞机气密性检查试验主要有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方法一和方法二。
方法一主要用在民航系统对民用飞机的定期气密性检查和维修后的气密性检查,具体做法是:试验前先拆下机舱内相关不能承受高压的仪表,堵住相应安装孔,通过机舱气密检查孔接入充气软管接头,人工操纵充气手柄流量控制阀,给机舱充气,同时通过驾驶舱玻璃窗观察安装于驾驶舱内的压力表示值,当机舱压力达到试验上限压力值时,试验人员根据机舱压力表的示值变化情况调节充气流量控制阀,保证机舱压力基本保持恒定,达到检查规定的时间后,关断充气控制阀,停止充气,同时开始计时,当机舱压力表的示值下降到规定的下限值时,停止计时,并记录下这段时间t,将t与规定的时间t0比较,若t大于或等于t0,则判定飞机的气密性能符合要求,否则为不符合。
方法二主要用在大中型飞机生产厂和大中型飞机维修厂。工作原理如下:气源经过滤、减压后,从主充气管路上分出一支旁路气流引到操作控制台上,通过测量旁路气流的温度、压力、流速,并结合旁路管道和主管道的横截面积,解算出主管道的气体流量;主管道通过变径分支,在分支管道上安装口径大小不同的阀门,作为充气阀门,人工调节控制台上的“充气控制旋钮”可以控制充气阀门的开度,改变机舱充气流量;在放气管路上引出一支旁路气流连接到控制台上的压力表接口上,在放气阀门关闭时,压力表示值即为机舱压力;通过调节控制台上的“放气控制旋钮”可以控制放气阀的开度,调节机舱放气流量。
方法一的优点是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比较方便,缺点是测量值(压力和流量)波动较大,高压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多用于空客、波音系列大型飞机的气密性检查。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测量值(压力和流量)波动相对较小,缺点是自动化程度较低,实现精确测量较难,目前多用于俄制系列大中型飞机的气密性检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试验范围宽的大中型飞机机舱气密增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舱气密增压试验装置包括过滤器[2]、自力式压力调节阀[3]、涡接流量装置[4]、粗调气动薄膜阀[5]、细调气动薄膜阀[6]、压力传感器[8]、放气气动薄膜阀[9]、多功能输入输出板[10]、键盘[11]、工控机主机[12]、显示器[13];过滤器[2]、自力式压力调节阀[3]、涡接流量装置[4]、粗调气动薄膜阀[5]、机舱[7]和放气气动薄膜阀[9]通过管路相连,粗调气动薄膜阀[5]处并联有细调气动薄膜阀[6],放气气动薄膜阀[9]和机舱[7]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涡接流量装置[4]和压力传感器[8]信号输出端接入多功能输入输出板[10]的电流输入端,粗调气动薄膜阀[5]、细调气动薄膜阀[6]和放气气动薄膜阀[9]电流受控端接入多功能输入输出板[10]电流输出端,多功能输入输出板[10]装在工控机主机[12]内。
本实用新型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可以用于完成大中型飞机的气密增压试验,可以检查飞机在各个压力下的漏气量,可以检查飞机结构的抗压性能,可以输出飞机密封状态技术数据和抗压状态技术数据,可以绘出机舱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绘出机舱压力随充气流量变化的曲线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机舱气密增压试验装置气路与电气连接示意图,其中,1:气源入口,2:空气过滤器,3:自力式压力调节阀,4:涡街流量计,5:粗调气动薄膜阀,6:细调气动薄膜阀,7:受试飞机,8:压力传感器,9:放气气动薄膜阀,10:多功能输入输出板,11:键盘,12:工控机主机,13: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能量冲击测试装置
- 下一篇:轮毂动平衡监控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