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的侧孔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534.1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久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久樑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侧孔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孔针,尤其涉及一种防滑的侧孔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侧孔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具,通常与无菌输液器配合使用,用于抽取所需药液,进行溶液配液等操作。目前在医疗领域常用的侧孔针主要由针身、具有通道的接管组成,在针身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针身与接管固定连接,出液口与通道连通。
这种结构的侧孔针在使用时极容易从输液袋或者输液瓶的瓶塞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滑的侧孔针,具有防止侧孔针脱落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滑的侧孔针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防滑的侧孔针,包括针身、针身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上至少局部设有磨砂层。
通过设置磨砂层,能够有效的防止使用时侧孔针脱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磨砂层的位置和在针身上的覆盖面积及其具体的实现磨砂的效果的方式,只要其位于针身上通过增加摩擦力起到了防止侧孔针脱落的技术效果,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砂层所涵盖。优选的,所述磨砂层在所述进液口的后面,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接管之间。
更优选的,所述磨砂层设置在靠近进液口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磨砂层在针身的覆盖方式,磨砂层以任意形状覆盖于针身上均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为了有效增大磨砂层的覆盖面积并提高使用时的摩擦力,所述的磨砂层为圆柱形,即横截面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针身的侧方前端部位,在使用时这种结构能够降低进液口的位置,从而使残留在药物容器内的注射液更少。
通过上述改进,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的侧孔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侧孔针使用时易脱落的缺陷,能与瓶塞等结合牢固,不易脱落;并且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的侧孔针易于应用,使用时残留在药物容器内的注射液更少,抽取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滑的侧孔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所附附图仅为示意图,而非按比例绘制或者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制于以下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发明精神所进行的替换依旧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为其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变换所涵盖。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包括针身1、针身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口2与出液口(未画出),所述针身1上局部设有磨砂层3。
其中,所述磨砂层3在进液口2的后面,位于所述进液口2与接管之间。优选地,在靠近进液口2的位置,磨砂层3以圆柱形覆于针身1上。
其中,所述进液口2位于针身1的侧方前端部位。
这种侧孔针不仅适用于输送药物针,还可以作为输液袋或输液瓶进气针,用以自动调节输液袋或输液瓶内外的气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久樑,未经陈久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