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403.3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伟;周桂生;夏海斌;吴术静;李银春;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活性炭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压力容器内都装填有粗石英砂垫层,及由优质活性炭颗粒组成的炭床。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水处理工作是通过压力容器内的炭床来完成的,组成炭床的活性炭颗粒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能力,水通过炭床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颗粒有效地吸附。此外活性炭颗粒表面非结晶部分上有一些含氧官能团,能使通过炭床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有效地吸附。
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炭床底部和顶部都需加铺2~3厘米厚的海绵层,以阻止藻类等大颗粒杂质渗透入炭床,而且活性炭使用2~3个月后,如果过滤效果下降就要调换新的活性炭,海绵层也要定期更换,炭床中的活性炭颗粒必须进行热再生和酸再生处理,因此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污水处理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和活性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生化曝气单元;所述生化曝气单元包括一负压室、一气水扩散管、一自吸管;
所述气水扩散管是一两端开口的直管,其管身竖直,其管径从上至下扩张,其下端管口向内收敛,构成一池底喷嘴,其下部管壁上沿周向轴对称设有连通其管腔且嘴部朝向外下方的多个侧面喷嘴;
所述负压室是一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位于本单元气水扩散管的正上方,其下端开口与本单元气水扩散管的上端管口对接;
所述自吸管两端开口,其管身贯穿本单元负压室的侧壁;
所述处理池外部设有一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经一进水管接到处理池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各生化曝气单元中的负压室的上端开口;
所述活性炭呈粉末状,直接投放在处理池内的水体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由于活性炭呈粉末状,且直接投放在处理池内的水体中,对于等量的活性炭而言,活性炭颗粒越小则过滤面积也越大,因此本装置的活性炭过滤面积要远大于相对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的炭床,再加上生化曝气单元的配合,对水体的处理效果也远高于传统活性炭过滤装置,能大幅提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因此能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和活性炭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生化曝气单元;所述生化曝气单元包括一负压室3、一气水扩散管5、一自吸管4;
所述气水扩散管5是一两端开口的直管,其管身竖直,其管径从上至下扩张,其下端管口向内收敛,构成一池底喷嘴7,其下部管壁上沿周向轴对称设有连通其管腔且嘴部朝向外下方的多个侧面喷嘴8;
所述负压室3是一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位于本单元气水扩散管5的正上方,其下端开口与本单元气水扩散管5的上端管口对接;
所述自吸管4两端开口,其管身贯穿本单元负压室3的侧壁;
所述处理池1外部设有一水泵6,所述水泵6的进水口经一进水管接到处理池1的池腔下部,其出水口经管道连接各生化曝气单元中的负压室3的上端开口;
所述活性炭2呈粉末状,直接投放在处理池1内的水体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理污水的方法如下:
将污水注入处理池内,然后将活性炭粉直接投入处理池内的水体中,然后利用水泵持续抽取池腔下部的水,水泵抽取的水经管道泵入各生化曝气单元的负压室,泵入的水进入负压室后扩散形成负压,在负压室内的负压作用下自吸管将外部空气吸入负压室,并在负压室内与泵入的水混合后进入气水扩散管,气水混合物进入气水扩散管后从上往下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随着气水扩散管的管径扩张而膨胀,最后再经气水扩散管下端的池底喷嘴及下部管壁上的各个侧面喷嘴压缩曝气后喷入池腔底部,喷出的气水混合物中的气体随即向上流动形成冒泡,从而将池内水体整体搅动,使水体与活性炭粉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活性炭粉的吸附效率,提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其中所述生化曝气单元的数量根据所处理污水的水量及水质确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处理进程适时向处理池内补充活性炭粉,不需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能减少活性炭再生费用,同时也使深度处理长期稳定,活性炭粉补充费用按4000元/吨活性炭,约每吨污水处理需0.2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