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4241.3 | 申请日: | 201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何桂华;刘妍;王旭;王宇航;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李赞坚 |
| 地址: | 61009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转轴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结构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固定于箱体上且外圆面设置有密封圈的轴承座,装于轴承座两端的挡圈,装于轴承座内与挡圈相邻的轴承,紧随轴承装于轴承座内的支持架,两组骨架油封装于两组支持架之间,转轴贯穿于轴承座内各零件后伸入箱体内部。现有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不能有效阻断内部气体向外泄漏和外部水分向内渗漏的路径,若处理不好或操作使用到一定的次数,一般是不超过2000次,就会出现问题。由于现有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能够保证断路器转轴转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防止发生内部气体向外泄漏及外部微水份向内渗漏现象,以确保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固定于所述箱体上且外圆面设置有密封圈的轴承座、装于所述轴承座两端的挡圈、装于所述轴承座内与所述挡圈相邻的轴承、紧随所述轴承装于轴承座内的第一支持架和第二支持架,转轴贯穿于轴承座内各零件后伸入箱体内部,所述第二支持架内圈和外圈分别设置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
较优地,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持架的上下端。
较优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圆面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密封圈。
较优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圆面设置有两组的密封圈。
较优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圆面设置有三组的密封圈。
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持架与所述第二支持架之间设置有三组以上的骨架油封。
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持架与所述第二支持架之间设置有三组的骨架油封。
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持架与所述第二支持架之间设置有四组的骨架油封。
较优地,所述骨架油封为唇形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包括箱体、固定于所述箱体上且外圆面设置有密封圈的轴承座、装于所述轴承座两端的挡圈、装于所述轴承座内与所述挡圈相邻的轴承、紧随所述轴承装于轴承座内的第一支持架和第二支持架,转轴贯穿于轴承座内各零件后伸入箱体内部,所述第二支持架内圈和外圈分别设置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能够保证断路器转轴转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防止发生内部气体向外泄漏及外部微水份向内渗漏现象,以确保断路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标示为:
1-箱体、2-轴承座、3-挡圈、4-轴承、5-第一支持架、6-骨架油封、7-密封圈、8-第二支持架;9-转轴;10-内密封圈、11-外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包括箱体1、固定于箱体1上且外圆面设置有两组密封圈7的轴承座2、装于轴承座2两端的挡圈3、装于轴承座2内与挡圈3相邻的轴承4、紧随轴承4装于轴承座2内的第一支持架5,三组骨架油封6装于第一支持架5与第二支持架8之间,第二支持架8内、外圈分别设置有内密封圈10和外密封圈11,转轴9贯穿于轴承座2内各零件后伸入箱体1内部。骨架油封6为唇形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动密封结构固定于断路器的充气箱体1上,安装时,轴承座2外圆面密封圈7被箱体挤压变形,阻断外部泄漏路径;转轴9贯穿该动密封结构进入充气箱体1内,此过程中使三组骨架油封6和第一支持架5、第二支持架8上的内密封圈10、外密封圈11挤压变形,从而达到密封目的,消除泄漏路径;当转轴9在轴承4内转动时,受转轴9表面的挤压,骨架油封6的自闭力更大,并能随着转轴9的转动方向作自适应调整,从而保证转轴9运动过程中的动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转轴用动密封结构在断路器完成6000次机械寿命试验后,仍能保证产品的密封性能,既未发生气体泄漏,也未发现微水份超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