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棕育苗装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3993.8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海;林位夫;邹积鑫;潘登浪;蔡明道;王军;安锋;陈俊明;谢贵水;张希才;周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8 | 分类号: | A01G9/08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棕 育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苗营养袋装土装置,具体是一种油棕育苗装土装置。
背景技术
油棕是典型热带木本油料作物,经济寿命长达25~30年,且种植密度低,亩植8~12株,因此,生产上对良种良苗的选择尤其重视。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种植材料均为优良有性杂交种子繁育而成,即种子经过催芽后,播种到育苗容器中,培育至12~18个月的理想苗龄即可种植。
油棕育苗通常采用单期育苗法或双期育苗法。单期育苗法指把萌芽种子直接播种于大育苗容器中,培育至12~18个月后种植到大田中;双期育苗法指把萌芽种子先播种于小育苗容器中,培育3~4个月后再移栽到大育苗容器中,再培育8~15个月后定植。可见,无论采用单期育苗法还是双期育苗法,均需要在大容器中培育8~18个月后才移栽到大田中。
目前,生产上培育油棕容器苗的容器一般是塑料薄膜袋(营养袋),培养基质一般是农田表土。其中,用于培育小袋装苗的营养袋尺寸(平放)一般为长×宽15cm×25cm,出圃时每株容器苗重量约为3~4kg;而用于培育大袋装苗的营养袋尺寸(平放)一般为长×宽35cm×45cm,出圃时每株容器苗重量约25~30kg或更重。
由于油棕育苗用土量和运输量大,通常采用就地取土、就地装袋方法,以减少劳动强度和育苗成本。但在装土过程中,特别是在装大营养袋时往往需要两个人,其中一人扶住营养袋的袋口,另一人装土,不但效率低而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棕育苗装土装置,在提高油棕育苗生产效率,同时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设有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带有纵向开口(未纵向封闭)的管状套筒,在套筒的上端两侧固联扶手。给油棕育苗袋(营养袋)装土时,套筒竖向放置,将育苗袋置于套筒内,袋口反扣在套筒上侧边缘,使育苗袋向上且袋口敞开,即可装土,待装土好后抓紧扶手往外拉,使套筒的纵向开口扩大,将套筒剥离育苗袋,即可进行下一个育苗袋的装土。
所述刚性材料是铁皮或铝皮,其厚度优选0.05~0.1cm。
为了防止在装土过程中,育苗袋袋口反扣时易被套筒上侧边缘割破,所述套筒上侧边缘内折。
为了方便套筒剥离育苗袋,所述套筒的纵向开口的下端设计为喇叭状开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采用敞开式套筒,在提高油棕育苗生产效率,同时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筒;2、扶手;3、纵向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是在由铁皮制成的带有纵向开口3的管状套筒1(其周长比营养袋周长短10厘米)的上端两侧固联扶手2,套筒上侧边缘内折,纵向开口的下端呈喇叭状。给油棕育苗袋(营养袋)装土时,套筒1竖向放置,将育苗袋置于套筒内,袋口反扣在套筒上侧边缘,使育苗袋向上且袋口敞开,即可装土,待装土好后抓紧扶手2往外拉,使套筒的纵向开口3扩大,将套筒剥离育苗袋,即可进行下一个育苗袋的装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