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3622.X | 申请日: | 201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敖秋平;钱竹欣;朱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卜华忠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 制动 电磁阀 插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汽车,特别在货车上,应用进、排气制动技术日趋成熟,许多国家制订法规推广应用。该技术是在发动机进出气端同时或单独安装节流阀控制进入或排出发动机气缸的气流,改变发动机气缸两端的气压比;在采取汽车制动的瞬间,迅速增加曲轴阻力矩,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消耗发动机动能,达到制动要求。电磁阀是控制节流阀阀门开启的功能性部件,电磁阀和制动器节流阀连在一起组成总成,安装在发动机的进、出气歧管中,由于安装位置存在震动、高温、裸露等恶劣的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电磁阀工作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普遍采用电磁阀引出线经过过渡插头(座)和电源引线过渡插头(座)联结,由于是软线连结,在受迫震动状态下有易折断、接插头(座)易脱落、无防水、接触不良等缺陷,造成电磁阀工作不正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进排气制动电磁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 解决恶劣工况下耐震动、防止引出线易折断等问题,提高电磁阀的工作可靠性。
一种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包括电磁线圈、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稳压元件,金属插片,塑封架和工程塑料,电磁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两端与金属插片电连接,电子稳压元件与电磁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线圈骨架、电子稳压元件、金属插片与塑封架相装配,其外形、内腔均被工程塑料填充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金属插片的内外型腔与标准接插件座相匹配。
本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将电磁阀引出线和接插件一体化设计,把具有防脱落,防水功能的标准化接插件的一部分移植到电磁阀引出线的结构中来,以刚性的金属连接片代替易折断的软性引出线,在多次工程塑料的填充固化后,使刚性金属连接片(已成为接插件一部分)和电磁阀圈铸成一体,减少中间环节,消灭了其间的所有空隙,消除了零部件之间的一切位移的可能,大大提高在受迫震动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达到防震、防脱落、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为电磁线圈,2为线圈骨架,3为电子稳压元件,4为金属插片,5为塑封架,6为工程塑料;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图,图中:7为防脱楔,8为密封唇;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合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合件俯视图,图中:9、10为电磁线圈首、末引出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接插件座三维示意图,图中:A为电源接插件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汽车进、排气制动电磁阀的接插件结构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一)生产制造过程
1.线包合件的制作
首先,在绕线机上,把电磁线圈1按要求绕在线圈骨架2槽内;然后把金属插片4分别压入骨架上予制的凹槽内;把电子稳压元件3的两引脚自下而上穿过金属插片4两小孔,弯曲后紧贴金属插片4上,并把电磁线圈1的首末两端9、10分别缠绕在骨架上的绕线柱上后,再次分别缠绕在金属插片4和电子稳压元件3弯曲后的引脚上,用专用的焊机压焊焊接。
2.线圈合件的制作
在线包合件上水平方向装入塑封架5,在专用注塑模上,找准定位后,按专业工艺注塑成型。至此,电磁线圈1、线圈骨架2、电子稳压元件3、金属插片4、塑封架5的外形、内腔均被工程塑料6填充,包容成为一个内外形符合尺寸要求的整体部件,其中金属插片的内外型腔和尺寸均须符合标准接插件头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接插件座 A相匹配组成联结单元。
(二)使用过程说明
将符合要求的来自汽车电源的接插件座,直接插入具有两金属插片的型腔内。电源接插件座具有弹性的凹槽,与金属插片密切配合,结合牢固。二防脱楔7和接插件座上弹簧具有防脱落功能。密封唇8和接插件座上弹性橡胶有防水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起防震、防松、防脱落、防水的作用,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