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单体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3360.7 | 申请日: | 201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3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谢远文;肖朝南;杨大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1/04 | 分类号: | F02M5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216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速为720r/min~1000r/min,单缸功率为160kW~250kW,缸径为Φ180mm~Φ210mm强化型柴油机用电控单体泵。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柴油机向数值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步伐。为满足柴油机数值化的发展需要,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排放,大幅度改善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柴油机最核心的部件—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子控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当前的一种新型燃油喷射系统,它实现了高喷油压力及喷油系统的全面柔性控制,可以实现柴油机全工况性能优化,特别是柴油机低速、低负荷时的工作性能可明显改善。自2000年1月开始生效的IMO排放法规对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采用是满足这一法规的有效途径。
已有的柴油机用电控单体泵采用柱塞偶件和控制阀组件分体式结构方式,该结构由于需要高压密封面,对密封结构要求高,对于用在转速为720r/min~1000r/min、单缸功率为160kW~250kW、缸径为Φ180mm~Φ210mm强化型柴油机上不适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柴油机用电控单体泵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控单体泵,以适用于转速为720r/min~1000r/min、单缸功率为160kW~250kW、缸径为Φ180mm~Φ210mm强化型柴油机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控单体泵,其包括有带法兰的喷油泵体、柱塞偶件、旁通阀部件、导向活塞组件和大流量高速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偶件的柱塞套和旁通阀部件的旁通阀座设计为一个整体结构,上部为旁通阀座,下部为柱塞偶件的柱塞套,提高柱塞偶件抗变形能力,尤其是柱塞套中孔的变形。
旁通阀座与旁通阀套采用过盈配合结构,使之成为一体,提高旁通阀孔抗变形能力。
所述柱塞偶件悬挂式安装,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泵油元件的变形,从而保证喷油泵柱塞在高转速运动下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柱塞采用无螺旋线结构,柱塞直径Φ20~Φ22mm,柱塞升程为24mm。电控单体泵采用无齿条、齿圈结构设计,使泵的结构简单,精度与灵敏度较高。
所述柱塞偶件的柱塞套上设计有强制润滑油道和强制回油道,一方面可以防止燃油渗漏,使燃油泄漏油强制回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运动过程中对偶件的润滑。
所述电控单体泵为带滚轮结构形式,其外形为上下两级外圆,中间为三角形法兰。
通过以上结构改进,使得本电控单体泵结构简单紧凑,能很好地适应转速为720r/min~1000r/min、单缸功率为160kW~250kW、缸径为Φ180mm~Φ210mm强化型柴油机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电控单体泵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电控单体泵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电控单体泵的柱塞偶件及旁通阀部件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电控单体泵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参见图1,本电控单体泵由带三角形法兰的喷油泵体3、柱塞偶件及旁通阀部件形成的整体结构1、大流量高速电磁阀10、紧固螺钉2、上弹簧盘5、柱塞弹簧6、下弹簧座7、导向活塞组件8及其他零件组成。喷油泵安装在柴油机凸轮箱上,凸轮轴的转动推动其上的导向活塞组件往复运动,导向活塞组件的往复运动带动油泵柱塞9上下运动。当柱塞9向下运动时,通过大流量高速电磁阀10控制的旁通阀开启的大吸入燃油,在向上运动到一定时刻,通过大流量高速电磁阀10控制的旁通阀关闭,建立高压油通过高压油道进入喷油器,从而达到供油的目的。
该电控单体泵采用无齿条、齿圈结构设计,柱塞偶件采用悬挂安装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泵油元件的变形,从而保证喷油泵柱塞在高转速运动下工作的可靠性。
柱塞偶件的柱塞套22上设计有两道环槽,分别为强制润滑油道和强制回油道,一方面可以防止燃油渗漏,使燃油泄漏油强制回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运动过程中对偶件的润滑。柱塞套采用无进回油孔结构设计,其燃油是通过柱塞套上部专有进油孔进入。
柱塞4无螺旋线,柱塞直径Φ20~Φ22mm,柱塞升程为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