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3212.5 | 申请日: | 201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4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治华;王成彦;岳青山;陆金忠;张恩华;范朝军;吕晓森;尹飞;陈永强;郜伟;郑晓斌;宋元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市华宝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47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立体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气相区和液相区的耐火材料冷却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炉窑是冶炼过程的主要设备,炉窑的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受到炉料及烟气的冲刷和化学侵蚀,影响炉窑的使用寿命。采用高效冷却设施对耐火材料进行保护是炉窑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现代冶金炉设计上都采用不同形式的水冷元件来保护耐火材料以延长炉窑寿命,设计和使用单位都根据冶金炉窑工况开发新型水套适用于不同的冶炼条件,来形成自己独有技术以满足生产要求或占领市场。
目前,已有的冷却水套有平水套和立水套,有其各自的优点,但对缓解炉料和烟气对耐火材料侵蚀、稳定炉墙结构和消除耐火材料异常膨胀的效果还都不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结合平水套和立水套的优点,能有效缓解炉料和烟气对耐火材料侵蚀、稳定炉墙结构和消除耐火材料异常膨胀的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其却水套结构包括:
冷却水套基体—该冷却水套本体为铜制的板块状水套体;
冷却翅板—该冷却翅板为冷却水套基体一体的、位于冷却水套基体一侧的翅板;
冷却水管—该冷却水管为位于冷却水套基体内的循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冷却翅板内设有冷却水循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冷却翅板为2片或多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由铜水套本体、翅板、冷却管路组成。铜水套本体、翅板、冷却管路等可以根据窑炉壳体形状进行设计,铜水套本体和炉壳通过固定装置紧密固定到一起。耐火材料砌筑在翅板之间,受到上下翅板的支撑和保护。运行过程中窑炉壳体、铜水套和耐火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通过调节铜水套的冷却水量及水温使窑炉得到合理的冷却强度。本实用新型的铜水套结构合理,制作方便,安装固定快捷,冷却强度调节便利,适用于对各种工业窑炉的耐火材料进行保护,尤其对窑炉热强度高和易损坏部位的耐材保护效果明显,适合在各种工业窑炉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其却水套结构包括:冷却水套基体1—该冷却水套基体为铜制的板块状水套体;冷却翅板2—该冷却翅板为冷却水套基体一体的、位于冷却水套基体一侧的翅板;冷却水管3—该冷却水管为位于冷却水套基体内的循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翅板式立体冷却水套,铜水套本体和翅板外沿可以是直线形、弧形或其它形状。其冷却翅板间距可以灵活调整,冷却水套本体宽度根据炉墙厚度具体确定。冷却水管可以根据冷却强度的计算结果采用1组或多组。铜水套和炉窑壳体之间的固定形式可根据铜水套重量和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
使用时,在炉窑壳体安装好后,将铜水套安装在炉壳上,然后将耐火材料砌筑到翅板之间。翅板下部和耐火材料预留膨胀缝,防止耐火材料受热胀坏翅板。炉窑砌筑结束后将冷却水与冷却水管接通,调整水量符合要求,铜水套就具备投入使用条件。炉窑运行过程中耐火材料过剩的热量被翅板和水套本体吸收,由冷却水带走,使耐火材料的表面挂上冶炼炉渣,从而起到保护耐火材料的作用。若耐火材料受机械冲刷和高温侵蚀减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翅板(2)和水套本体的冷却作用,在翅板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的挂渣层,可以维持冶金炉正常运行,达到延长冶金炉寿命的效果。由于翅板和水套本体的一体化设计,可对耐火材料立体冷却,并将炉墙在高度方向上分为多段,既起到消除了耐火材料膨胀带来的危害,又起到了支撑耐火材料的作用,增强了炉墙的稳定性。
使用时,当炉窑壳体安装就位,铜水套制作完成验收合格后按图安装,安装时铜水套本体和炉窑壳体要贴实。铜水套安装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耐火材料的砌筑,砌筑时通过湿砌和加工耐火材料等方法,保证耐火材料和水套之间的结合面贴实。筑炉完成后进行冷却水管和冷却水路的连接。通水运行正常,铜水套具备运行条件。炉和生产过程中,根据炉窑各部位温度分布情况,调节铜水套冷却水管的冷却水量,确保出水温度低于65℃(最好在50℃以下),进出水温差控制在20℃以内(10℃以内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市华宝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灵宝市华宝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3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能长型热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空调保鲜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