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柜用多位点止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919.4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6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王忠;陈秀平;黄宇江;江福勇;高双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0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柜 用多位点止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门器,尤其是一种配电柜用多位点止门器,属于配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柜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加装止门器,使门在预定限位角度实现固定限位,之后需要用更大的力来开门或关门,从而便于配电柜检修。但是,现有止门器仅提供一个预定限位角度,而且往往较小,当用户需要在其它角度限位时,只能再加装采用其它预定限位角度的止门器,这会显著提高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配电柜用多位点止门器,可提供多个限位位点,使配电柜具有多个开门限位角度,适合多种检修场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柜用多位点止门器,包括固定在配电柜门上的柜门连接件、固定在配电柜体上的柜体连接件、与柜门连接件铰接的第一连杆、与柜体连接件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杆中的一连杆具有至少两个限位凸台、另一连杆具有与限位凸台一一对应的配合凹槽。
本实用新型在两连杆上设置至少两对限位凸台和配合凹槽,从而为配电柜提供至少两个开门限位位点,使配电柜具有至少两个开门限位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1.所述限位凸台位于第二连杆上,所述配合凹槽位于第一连杆上。
2.所述第二连杆具有与第一连杆铰接的铰接点、及远离柜体连接件的自由端,所述限位凸台位于铰接点和自由端之间。
3.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短臂和长臂、并呈L形;所述长臂远离短臂的一端与柜体连接件铰接,所述短臂远离长臂的一端为自由端。
4.所述铰接点位于长臂上靠近短臂的一侧。
5.所述长臂与短臂的连接处和铰接点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所述短臂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
6.所述第一连杆为直杆。
7.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柜门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上述改善的技术方案可为配电柜提供更大的开门限位角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配电柜可具有多个开门限位角度,能适用于多种人数不同的检修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2A为门刚开启状态,图2B为门位于第一限位位点状态,图2C为门位于第二限位位点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配电柜用多位点止门器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配电柜门上的柜门连接件1、固定在配电柜体上的柜体连接件2、与柜门连接件1铰接的第一连杆3、与柜体连接件2铰接的第二连杆4;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铰接;第二连杆4具有与第一连杆3铰接的铰接点41、及远离柜体连接件2的自由端42,第二连杆4在铰接点41和自由端42之间设有两个限位凸台5,第一连杆具有与限位凸台5一一对应的配合凹槽6。
第二连杆4包括短臂43和长臂44、并呈L形;长臂44远离短臂43的一端与柜体连接件2铰接,短臂43远离长臂44的一端为自由端42。铰接点41位于长臂44上靠近短臂43的一侧。长臂44与短臂43的连接处45和铰接点41之间设有一个限位凸台;短臂43上设有一个限位凸台。
第一连杆3为直杆。第一连杆3远离柜门连接件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有两个限位凸台,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限位凸台;本实施例在第二连杆上设限位凸台、在第一连杆上设配合凹槽,也可根据需要在第一连杆上设限位凸台、在第二连杆上设配合凹槽。这些均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替换方案。
将本实施例止门器安装在配电柜上后,门刚开启时,第一连杆3开始绕铰接点41转动(如图2A所示);当门开启至第一限位位点时,靠近铰接点41的凹槽与长臂44上的限位凸台配合,锁定门位置(如图2B所示),此时门开启角度为75度左右,适于常规检修工作;当门继续开启至第二限位位点时,远离铰接点41的凹槽与短臂43上的限位凸台配合,锁定门位置(如图2C所示),此时门开启角度为120度左右,适于多人同柜检修整改工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